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健康>

艾灸祛溼的位置圖|艾灸祛溼宜灸的8個部位

健康 閱讀(1.97W)

夏季高溫,加上雨量的增加,又溼又熱的天氣很容易造成體內生溼。而且,夏天適合艾灸,夏天艾灸會好於冬季,尤其是風溼類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過敏性疾病等等都適合夏天艾灸。那麼,艾灸祛溼灸哪裏?

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做法:艾灸距離穴位3-5釐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爲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

原理: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合谷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溼風氣場。可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

艾灸祛溼的位置圖 艾灸祛溼宜灸的8個部位

足三裏穴

取穴:位於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

做法:取穴,艾灸10-15分鐘,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溼的效果。

原理:足三裏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有疏風化溼、調節機體免疫力、調理脾胃的作用。

艾灸祛溼的位置圖 艾灸祛溼宜灸的8個部位 第2張

曲池穴

取穴: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做法:用大拇指指腹點揉該穴2-5分鐘,也可四指併攏拍打該穴至局部面板微紅爲度。

原理:曲池穴是大腸經的溼濁之氣聚集的地方,此穴爲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可以清利溼熱,調理大腸氣血,對“溼熱”引起的蕁麻疹、急性胃腸炎效果很好。

艾灸祛溼的位置圖 艾灸祛溼宜灸的8個部位 第3張

解溪穴

取穴: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做法: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溼。

原理: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溼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

艾灸祛溼的位置圖 艾灸祛溼宜灸的8個部位 第4張

豐隆穴

取穴: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做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鐘,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鐘。

原理:本穴位處胃經下部,氣血物質爲匯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溼雲氣,爲雲化雨降之處,氣壓低下,胃經及脾經天部水溼濁氣匯合於此。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溼祛痰的主要穴位,並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

艾灸祛溼的位置圖 艾灸祛溼宜灸的8個部位 第5張

關元穴

取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

做法: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溼。

原理: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祛溼散寒。

艾灸祛溼的位置圖 艾灸祛溼宜灸的8個部位 第6張

中脘穴

取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

做法: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溼,長期堅持有效。

原理:中脘穴屬於“任脈穴”,有疏肝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作用。

艾灸祛溼的位置圖 艾灸祛溼宜灸的8個部位 第7張

隱白穴

取穴: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

做法:艾條灸5-20分鐘。

原理:隱白穴是脾經的重要穴位,健脾祛溼第二穴。該穴名意指脾經體內經脈的陽熱之氣由本穴外出脾經體表經脈。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艾灸祛溼的位置圖 艾灸祛溼宜灸的8個部位 第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