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wifi發展史

心理 閱讀(3.24W)
wifi發展史

1、起步階段(2000-2002年),獨立運營各自爲政

Wi-Fi無線網絡剛剛推出市場時,運營商並不感冒,倒是很多獨立廠商最先體驗了一把。很多服務提供商本着爲高端商業客戶提供移動狀態下高速的互聯網接入服務的目的,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建設Wi-Fi無線網絡熱點的行列中。作爲先行軍的一支,MobileStar是最先倒掉的,除了因爲802.11b的安全標準並不成熟外,作爲獨立運營的回傳成本太高,用戶側定價不合理,熱點的規模經濟不能有效體現等也是造成運營失敗的原因。由Intel和IBM支援的Cometa Network也隨後宣佈破產,獨立運營的商務運營模式伴隨着這些中小企業的紛紛破產而宣佈失敗。

在以後的幾年內,以批發方式爲主的Wi-Fi無線網絡運營模式才逐漸被公衆Wi-Fi市場所接受。服務提供商透過與其它服務提供商和場地運營商(如星巴克、麥當勞等)簽訂協議來實現更大範圍的熱點使用,以Ipass爲例,iPass先後與AT&T, Sprint and T-Mobile等運營商簽署了協議,將運營商的3G數據網絡集成到iPass的服務平臺中,使用者只需進行簡單的登入便可以盡享成千上萬個理想的位置,09年iPass實現收入1.71億美元,運營狀況目前看還是比較樂觀的。

2、發展階段(2003-2007年),共建共享融合發展

此時的運營商對Wi-Fi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其中尤以固定業務爲主的電信運營商爲代表。這是因爲他們擁有優勢的寬帶ADSL,透過與固定寬帶形成捆綁融合,將會增強固網用戶在Wi-Fi無線網絡覆蓋區域內的移動體驗。同時,運營商建設熱點的方式也變得更加靈活,除了自己投資建設和合作建設外,具有鮮明互聯網精神的社羣建設模式也開始流行起來。

比如由英國電信主導的全球最大的WiFi社區BT FON應運而生。用戶只需要分享自己的家庭帶寬,在室外便可隨時隨地享用BT FON社區其它免費的熱點接入。雖然BT FON沒有給BT帶來直接的收入,但是,BT FON爲BT固定寬帶和無線寬帶業務帶來拉動用戶增長、培養用戶使用習慣以及捆綁客戶的效果,從而間接地拉動BT的固定寬帶TOtBroadband的用戶收入以及無線寬帶BT Openzone的用戶收入。

法國第二大固定運營商Lliad在巴黎則透過在DSL和機頂盒預裝Wi-Fi無線網絡模組,實現了90%的巴黎預覆蓋,迅速建成17.6個熱點,凡Lliad的固定寬帶用戶都可以免費登入所有熱點下載數據,此舉使得一年內其固定寬帶市場份額從41%上升到51%。

除了提供互聯網接入外,以UMA爲特色的雙模語音業務也相繼推出。藉此移動運營商試圖透過將室內的移動話務從蜂窩網旁路到低成本的Wi-Fi無線網絡上,可以大幅度節省在移動頻譜上的投資和蜂窩網絡的運營成本,從而可以將授權頻譜和資金運用到更需要擴充容量的區域。2007年6月,T-mobile推出HotSpot@Home業務,在WiFi熱點裏實現語音VOIP業務,用戶只要每月交納$9.99,就可以在Wi-Fi網絡內撥打或接聽無限量的免費電話。除T-mobile外,其它的運營商如Orange、Docomo、Teliasonera等運營商也相繼推出類似服務。但是,由於移動通訊費用的持續下調、相應UMA終端匱乏等原因,除法電的Unik還算比較成功,其他電信運營商雙模業務發展並不理想。

3、成熟階段(2008-至今),適度分流互爲補充

在以FMC爲理念的UMA發展陷入泥潭,Wi-Fi無線網絡的發展舉步爲艱之時,3G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卻又帶給了Wi-Fi的大展拳腳的應用機會。

2008年在北美歐洲和日韓等3G發展比較迅速的地區,3G的用戶已經逐漸超越了總體移動用戶的20%,按照我們“20/80”的理論分析,進入20%就意味着3G技術的成熟和步入主流。加之iphone等UE超羣的智能終端不斷涌現,使得各種大流量的數據業務開始迅猛發展。與之相伴的就是網絡容量的緊張和壓力,據分析目前3%的AT&T的iPhone用戶消耗了AT&T 40%的移動網的流量,甚至其基本的語音服務也都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