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健康>

艾灸手法教程|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健康 閱讀(1.1W)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艾灸手法教程,想學的朋友下面抓緊時間和我一起看看吧。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一根艾條可治療400種疾病,不用打針吃藥,就能灸到病除!  

根據施灸的方法可以把艾灸分爲五類

1、直接灸

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面板上施灸。若施灸時需將面板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者,稱爲瘢痕灸。若不使面板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爲無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膿灸

施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後,方可再灸,待規定壯數灸完爲止。施灸時由於火燒灼面板,因此可產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藉以緩解疼痛。在正常情況下,灸後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左右,灸瘡自行痊癒,結癡脫落後而留下瘢痕。臨牀上常用於治療哮喘、肺結核、瘰癧等慢性疾病。

一書在手,從此艾灸不求人

(2)無瘢痕灸

施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於粘附,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點燃施灸,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麥粒大的艾炷施灸,當患者感到有灼痛時,醫者可用鑷子柄將艾炷熄滅,然後繼續易位再灸,按規定壯數灸完爲止。一般應灸至局部面板紅暈而不起泡爲度。因其面板無灼傷,故灸後不化膿,不留瘢痕。一般虛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間接灸

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面板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薑間隔灸、隔鹽灸等。

(1)隔姜灸

隔姜灸是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釐米、厚約0、2-0、3釐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將薑片置於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當艾住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面板紅潤而不起泡爲度。常用於因寒而到的嘔吐、腹痛、腹瀉及風寒痹痛等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2)隔蒜灸

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置於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後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壯數。此法多用於治療瘰癧,肺結核及初起的腫瘍等症。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第2張

(3)隔鹽灸 

用純淨的食鹽填敷於臍部,或於鹽上再置一薄薑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於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並作,中風脫證等。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第3張

(4)隔附子餅灸

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釐米、厚約0.8釐米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放在應灸腧穴或患處,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規定壯數爲止。多用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早泄或瘡瘍久潰不斂等症。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第4張

3、艾條懸灸

(1)溫和灸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面板2-3釐米左右,進行燻烤。燻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爲宜,至面板紅暈爲度。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第5張

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透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2)雀啄灸

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面板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第6張

(3)迴旋灸

施灸時,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面板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的施灸,距離面板2-3釐米。一般灸20-30分鐘,適用於風溼痛,神經性麻痹及廣泛性皮炎。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第7張

4、溫鍼灸

溫鍼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時,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並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繼將純淨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釐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除去灰燼,取出針。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第8張

5、 溫灸器灸

溫灸器灸是用金屬特製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藥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後,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於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面板紅潤爲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現在的艾灸器具種類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到位。好在這些儀器,主要是爲了方便艾灸而設計的,所以大家選擇儀器時也不必太糾結,你只要追尋一個原則:自己覺得方便、好用就行,選擇適合你自己的。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第9張

刮痧艾灸罐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第10張

坐灸儀

艾灸手法教程 艾灸手法彙總介紹 第11張

隨身灸

再介紹下局部艾薰、全身艾薰

【局部艾薰】

將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面板1-3cm,上下來回艾薰。

艾灸方法示例: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薰小腹至肚臍,一週2次,一次30~40分鐘,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峯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薰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薰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全身艾薰】

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艾灸之前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備用)。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薰30~40分鐘。

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薰20~30分鐘。

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薰30~50下。

同時提醒讀者:在全身艾灸之前,需要做適當的準備工作:首先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這樣做主要是能夠做到養生補陰。

艾薰,適合寒溼重的人羣,當然,艾薰也有很多禁忌的,操作不當不僅不會有效果,還會上火。 

冬季室內溫度低的話,不適合全身艾薰,容易受涼感冒;不能吃寒涼之物,食療也要跟上才行;艾薰時煙量太大,做好排煙工作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