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干與不幹一個樣的新說法

心理 閱讀(3.25W)
干與不幹一個樣的新說法

通俗的說法——拍拍屁股走人、甩手走人、不管了、不做了

文藝的說法——急流勇退、 撒手不管、功成身退、置身事外、作壁上觀、退步抽身 、掛印歸去

幹什麼事情都要講究一個聰明,要巧妙的幹那件事不需要蠻幹!既然你想做一件事情就要乘早去過不要拖拖拉拉!

干與不幹不一樣:意思就是說有些人好吃懶做,有些人則勤奮上進,不管結果如何,幹總比無所事事好,當你找不到確切的目標時,你就應該大膽地去幹自己想幹的事情。

總之,不要做一個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的人。

幹多幹少不一樣:意思就是說幹一件事情,要有始有終,不要半途而廢,能堅持多幹一點,就儘量多幹,適當得幹多一點,總是對你會有利的。

幹好幹壞不一樣:這就是指結果了,不管你的過程,結果好那就是好。

現在這個社會,很多時候,幹一件事情,只要你的結果讓人滿意,人家不會去在乎你的解決過程。

就好比兩個成功人士,一個憑自己的努力最終獲取成功,另一個人則走捷徑,他們做最終都成功了,或許有人不喜歡第二個人的做法,但是他就是成功了,人家達到了你打不到的高度,是他的本事。

鐵飯碗”這個詞,出自改革開放之初。當時的企業,多是國有。而國有企業的管理制度,就是吃“大鍋飯”。乾和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工資是按年頭漲,福利是按人頭髮。幾乎每個企業,都養着一大批閒人、懶人、庸人和散人。

這些人不僅成爲企業的巨大包袱,而且直接影響了生產者和管理者的積極性。於是有人提出,這個“大鍋飯”非得砸掉不可。不打破“鐵飯碗”,企業就沒有出路,中國就沒有出路。

很快,人們發明了“承包制”。接着,又進行“股份制改造”。這樣一來,勞動效率上去了,經濟效益上去了,個人收入也上去了。所以大家都說這個“鐵飯碗”打得對,砸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