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心理動力理論誰提出的

心理 閱讀(2.91W)
心理動力理論誰提出的

心理動力理論是指西方國家職業指導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博丁、納切曼和西格爾。他們以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個性心理分析理論爲基礎,吸取了特性-因素理論和以當事人爲中心理論的一些概念和技術,對職業團體作大量研究,於60年代後期提出一套職業需要與指導的理論。

主要觀點爲:嬰兒的心理和生理髮展過程與成人的智力活動和身體活動有關成人原始的滿足與兒童一樣生命的前6年決定個人的需要模式家庭壓力在人的需要發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職業選擇取決於生命的前 6 年中的需要如果缺少職業資訊,職業期望可能遭到挫敗在工作中會顯示出一種嬰兒期衝動的昇華。

心理動力理論誰提出的

美國心理學家鮑亭、納奇曼、施加等人以弗洛伊德的個性心理分析理論爲基礎,吸取了特性—因素論和心理諮詢理論的一些概念和技術,對職業團體進行了大量研究,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提出了一種強調個人內在動力和需要等動機因素在個人職業選擇中的重要性的職業選擇與職業指導理論,被稱爲“心理動力論”。職業指導的重點應是“自我功能”的增強。若心理問題獲得解決,則包括職業選擇在內的日常生活問題將可順利解決而不需要再加以指導。

其代表理論有:羅伊的需要論、鮑亭的心理動力論、雪恩的職業理淪和職業錨理論、克萊斯職業適應動力過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