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魚和熊掌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心理 閱讀(2.2W)
魚和熊掌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這個故事的典故是: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魚我所欲章》.

今天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談談其中蘊含的中國哲學。

第三:知足常樂。

每個人都有東西,不是熊掌就是魚。然而,每個人都不一定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羨慕魚貴如熊掌,有熊掌的羨慕魚的簡單輕鬆。

知足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非常有效的方法。然而,我們往往明白了道理,卻無法真正去實踐!所以,我們都成了俗人,我就是這樣的俗人。

第二:辯證的觀點。

更好的不一定是最貴的,別人更好的也不一定是你更好的。面對選擇和失去,要辯證的看待,這樣纔不會卡在某一件事或某一個瞬間。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面對選擇和失去,辯證看待,坦然面對,做一個懂事的人。

第三:願意!

提到它,你會想到捨得喝的“人生的智慧和品味”,也會想到“要得到什麼就得放棄!”成語。但是,這兩個字是最難把握的。有類似把握的人,能很快實現夢想。

典故: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原文: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古代有一戶人家因爲要想得到熊掌,所以要去山上去打,然而他有想要得到魚,所以要去水裏去撈,但是這兩者是不可能同時得到,所以纔有了熊掌和魚不能兼得的故事。

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