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終南望餘雪》中的是什麼意思

心理 閱讀(1.53W)
《終南望餘雪》中的是什麼意思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註解】1、陰嶺:山的北面。2、林表:林梢。3、霽色:雨雪停後出現的陽光。【譯文】終南山北嶺的景色秀麗,積雪好像浮在雲端上。初晴的陽光照在樹林末梢,傍晚的長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作者簡介】祖詠(699-746?),唐朝 洛陽(今屬河南)人,後遷居汝水以北,開元十二年進士。曾因張說推薦,任過短時期的駕部員外郎。詩多狀景詠物,宣揚隱逸生活。其詩講求對仗,亦帶有詩中有畫之色彩,其與王維友善,蓋“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代表作有《終南望餘雪》、《望薊門》、《七夕》、《汝墳秋同仙州王長史翰聞百舌鳥》、《陸渾水亭》、《家園夜坐寄郭微 》、《送丘爲下第》、《古意二首 》等,其中以《終南望餘雪》和《望薊門》兩首詩爲最著名。《望薊門》詩描寫沙場塞色,寫得波瀾壯闊,令人震動,其中“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爲有名的佳句。詩一卷。[編輯本段]【賞析】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按照規定,應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爲什麼,他說:“意思已經完滿了。”這真是無話即短,不必畫蛇添足。詩寫遙望積雪,頓覺雪霽之後,暮寒驟增景色雖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凍。詠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樸實俏麗。題意是望終南餘雪。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山北叫“陰”)而且,惟其“陰”,纔有“餘雪”。“陰”字下得很確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讚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積雪浮雲端”,就是“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容。這個“浮”字下得多生動!自然,積雪不可能浮在雲端。這是說:終南山的陰嶺高出雲端,積雪未化。雲,總是流動的而高出雲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不正給人以“浮”的感覺嗎讀者也許要說:“這裏並沒有提到陽光呀!”是的,這裏是沒有提,但下句卻作了補充。“林表明霽色”中的“霽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時的陽光給“林表”塗上的色彩。“明”字當然下得好,但“霽”字更重要。作者寫的是從長安遙望終南餘雪的情景。終南山距長安城南約六十華里,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陰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籠罩終南山的濛濛霧靄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時,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賈島的《望(終南)山》詩裏是這樣寫的:“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陰霾一似掃,浩翠瀉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久雨新晴,終南山翠色慾流,長安百萬家,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多好看!唐時如此,現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如果寫從長安城中望終南餘雪而不用一個“霽”字,卻說望見終南陰嶺的餘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觀真實了。祖詠不僅用了“霽”,而且選擇的是夕陽西下之時的“霽”。怎見得他說“林表明霽色”,而不說山腳、山腰或林下“明霽色”,這是很費推敲的。“林表”承“終南陰嶺”而來,自然在終南高處。只有終南高處的林表才明霽色,表明西山已銜半邊日,落日的餘光平射過來,染紅了林表,不用說也照亮了浮在雲端的積雪。而結句的“暮”字,也已經呼之欲出了。前三句,寫“望”中所見末一句,寫“望”中所感。俗諺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場雪後,只有終南陰嶺尚餘積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熱,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時,又比白天寒望終南餘雪,寒光閃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終南餘雪的題目,寫到因望餘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意思的確完滿了何必死守清規戎律,再湊幾句呢王士稹在《漁洋詩話》捲上裏,把這首詩和陶潛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並列,稱爲詠雪的“最佳”作,不算過譽。測試題:閱讀《終南望餘雪》,完成下面的題目終南望餘雪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1.這首詩是怎樣扣住一個“望”字寫景的 2. “林表明霽色”極爲生動,試加以賞析。 1. 山上積雪浮蕩雲端、林表霽色明亮的美景,與城中暮色昏暗、寒氣凜冽的景象都是望中所見的。 2.“林表明霽色”一句,描繪雪後初晴,落日的餘暉灑在林梢。“明”字,令人彷彿看到積雪在夕陽的照射下閃閃發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爲是夕陽,所以只有山頂上樹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這一句集中表現了雪晴日出,山上積雪明亮、奪目的特徵。09-12-24 |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