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簡述淝水之戰的背景|結果及影響

心理 閱讀(3.03W)
簡述淝水之戰的背景,結果及影響

淝水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前秦出兵八十多萬其實只有二十多萬攻打東晉,結果卻被東晉八萬兵力打敗。淝水之戰使得五胡亂華後的北方重現生機,但也使得中原再次陷入混亂。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實則僅二十多萬)前秦軍。

戰爭背景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稱帝,建立東晉,佔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

前秦壽光三年(公元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堅,苻堅先下手爲強,殺掉苻生,自立爲大秦天王(不稱皇帝)。苻堅重用漢人王猛之後,國力大增,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樑(今陝西省漢中市)、益(今四川省成都市)二州,北併吞鮮卑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併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在前秦丞相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爲他認爲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纔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認爲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影響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其他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

中國南北分立的局面繼續維持。東晉乘勝北伐,收回黃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謝安去世和前線主帥謝玄退隱而轉爲守勢。

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復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爲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淝水之戰也成爲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着久遠影響。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爲後秦和後燕爲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南部,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國侵略。

淝水之戰使得北府兵聲威大振,謝玄、謝安、謝石等人也憑藉此戰留名青史。東晉孝武帝司馬曜藉此機會收回權利,成爲了東晉唯一掌握皇權的皇帝。而戰敗的前秦天王苻堅,也並非是一位怯懦無能的君王,他誅殺暴君苻生,爲永嘉之亂以來的關中百姓,帶來了二十多年的和平歲月,使得五胡亂華以來的北方再度恢復生機,不過因淝水戰敗,本已經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堅也在兩年後被叛將姚萇殺死。

簡述淝水之戰的背景,結果及影響

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前秦強大起來並統一了北方,首領苻堅還想統一全國,因此對南方的東晉發動了戰爭。383年,前秦軍隊進攻東晉,東晉軍隊和前秦在淝水進行大戰,前秦失敗,從此前秦勢力瓦解,北方再次處於混亂局面,南方統治得到鞏固,社會安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