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家畜共同馴化起源

心理 閱讀(2.14W)
家畜共同馴化起源

在我國,家畜的起源當在農業起源之後。

在距今約10500-9700年的徐水南莊頭遺址發現了數量較多的水、陸生動物遺骸,有雞、鶴、狼、狗、豬、鹿等,狗和豬可能是家畜,其他都是野生動物。 到新石器時代中期,家畜飼養已經發展起來,如大地灣文化時期,在白家村出土的12種動物骨骼中,豬、水牛、狗、雞都是家養動物,豬最多。當時家豬的飼養規模較大,僅次於家豬的是水牛,從骨骼的尺寸、形狀上看,與野生水牛有明顯區別,當是家養水牛。 《史記·夏本紀》中有“豢龍氏”、“御龍氏”的記載,《周禮》中有“服不氏掌教擾猛獸”的記載,《淮南子》亦有“拘獸以爲畜”等說,這些都反映了動物的馴養活動。在新石器時代中期,雞、狗、豬、羊等動物已被馴化成家畜家禽,成爲史前時期農業經濟的重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