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紅樓夢聯繫生活的讀後感

心理 閱讀(9.15K)
紅樓夢聯繫生活的讀後感

讀後感:紅樓夢是一部宣揚真善美的作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真摯的愛情,友情和親情,每一個方面都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強烈追求和渴望,但同時,這種追求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很難實現,追求真善美是每個不同的社會共同的願望,到現在也沒有過時。

這不禁讓我們對現代的生活多了一些思考,我們其實完全可以把對物質的掠奪性消費的節奏放慢一點,過我們真正希望過的生活。

作爲四大名著,紅樓的爭議一直是最大的,爲了

研究宅,大家甚至成立了紅學會,我一直在想憲竟是

什麼吸引了大家,什麼使得大家有了這種熱情只爲了

研究一本書。但是看完了全書以後,我明白了,原來

真的有這種書,讓人慾罷不能啊!

其實書中寫的不外乎就是一個很平常的愛情故

事,我喜歡的不能娶,娶了的我不喜歡。但就是這樣

平常的故事,曹雪芹硬是寫的這樣非凡。小說裏那麼

多人物,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有自己的個性,那麼

多人裏竟沒有一個重複的。就衝這點他就值得被人這

樣的追捧。小說裏我喜歡的人物太多了,喜歡的情節

也太多了,多到自己都說不過來了,比如黛玉葬花

晴雯撕扇子,寶玉捱打等等,每個場景就好像真的發

生在我眼前一樣,既真實又讓人難忘。真的很喜歡曹

雪芹的文筆。一直都在遺憾爲什麼後四十回的紅樓夢

沒有流傳下來,一直不太喜歡高鶚續寫的那個,那不

是最初最美的紅樓,不是完整的。

在曹的筆下,寶黛註定是個悲劇,這在前八十回

有着很多暗示,其實黛玉本就不是最適合寶玉的

不管她怎樣懂得寶玉的想法不管他們怎麼相愛

“嫺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作者透過賈寶玉的眼睛爲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麼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後,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

爲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

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