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什麼纔是真正的孝道語句

心理 閱讀(9.08K)
什麼纔是真正的孝道語句

一、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第一》

就是說無論父母在世還是去世,都要堅守志向,保持言行一致,永遠謹記父母的正確教導,這才叫孝。如果父母在世的時候老實聽話,父母一去世,就把父母那些教誨忘掉,開始任意妄爲了,那就不叫孝了。

二、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爲政第二》

父母在世的時候,要以禮侍奉在父母去世後,要以禮安葬、祭祀他們,這些禮節是誠敬之心的體現,要認真對待,不可怠慢。

三、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爲政第二》

孟武伯問什麼是孝道,孔子沒有正面回答,他說:爲人父母最擔心的事,就是兒女生病。意思就是說我們要珍惜身體,能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不讓父母擔心憂慮,就算是盡孝了,這是最基本的。

四、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爲政第二》

孝養父母,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保障的層次上,還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要體諒父母的感受,尊重父母的意願。不然的話,那就跟養犬馬沒什麼分別了。

五、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爲孝乎——《論語.爲政第二》

這次是子夏問孝,孔子說孝敬父母最難的地方,就是能夠保持對父母的和顏悅色。所以說贍養父母只是應盡的本分,至於孝與不孝,主要還是看對待父母的態度。如果有事情就讓年輕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就讓老年人享受,這難道就算是盡孝了嗎

六、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里仁第四》

父母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兒女看到父母犯錯,應該委婉地勸說。即使父母沒有聽從我們的意見,也要保持對他們恭恭敬敬,不可有怨恨之心。

七、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里仁第四》

父母在世的時候,我們不要隨便到處亂跑。如果有事情必須出去,那就一定要告訴父母我們的去處,還有我們要做什麼事情,大概什麼時候回來,這些都要提前交代清楚,免得父母給我們擔心。

八、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第四》

父母逐漸衰老,盡孝時日不多,所以父母的年齡,我們不可不知。一方面我們會爲父母的長壽而高興另一方面,也會因爲父母時日漸少而憂慮,提醒我們要及時盡孝。

九、父爲子隱,子爲父隱。直在其中矣。——《論語.子路第十三》

兒子舉報父親,表面上確實是大義滅親,但卻不符合人情事理。出了事情,父親爲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這是人的本性使然,是情理之中,雖然可能不合法律法規,但其中也包含了正直的一面。

十、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論語.陽貨第十七》

孔子的學生宰我,名予,覺得爲父母服喪三年,時間太久了,服喪一年應該就可以了。所以孔子說了上面這段話:

宰我不仁呀!孩子生下來的三年,完全要靠父母養育,三年後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三年的喪期,是天下通行的喪禮。宰我難道沒有受過父母的三年養育之恩嗎意思就是,宰我這樣做,就是忘恩負義的小人,父母養育你三年,有沒有嫌太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