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元嬰的故事

心理 閱讀(1.8W)
元嬰的故事

《凡人修仙傳》中韓立有兩個元嬰,有一個是靠自己苦苦修煉得來的,還有一個是奪了別人的至木靈嬰,利用祕術煉成的!

在他221歲時,擁有第二元嬰。但此元嬰是他從御靈宗奪來的至木靈嬰配合祕術玄木化嬰大法修煉得來。同時煉製天絕魔屍,培育六翼霜蚣,名震天南。

這部小說仍未完結,男主韓立更是已達到2400餘歲的高齡。有不少書粉預測,韓立極有可能獲得第三元嬰。畢竟韓立現在儲物袋裏的元嬰不少:一個太乙元嬰 公輸久(死元嬰)兩個金仙后期 封天都 齊天宵(死元嬰)三個金仙元嬰倉流宮二金仙和蚩離礁(活元嬰)。加之韓立現在缺少金靈根,所以作者後續很有可能給韓立第三元嬰。

不得不說,作者在創建這部小說時,耗費了很大的心血,所以我們才能得以看到如此佳作。從整本小說的世界構建、打鬥場面、男主的成長軌跡等方面,無一不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所以有耐心的小說迷們可以一追,相信你們也會覺得此看不虧。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玄武門之變後,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淵,失去了權力,以太上皇虛名居住在太極宮,本年又自太極宮遷居大安宮。

就在這一年,李淵給太宗又添了一個弟弟,這也是李淵最小的兒子-----李元嬰。本年李淵已經六十四歲,太宗李世民三十歲,皇太子李承乾十一歲,後來的唐高宗李治,也已經滿週歲了。李元嬰是不折不扣的李唐皇室老疙瘩。

貞觀九年(635年),唐高祖去世,六歲的李元嬰由生母柳寶林撫養。太宗對於這個毫無威脅的幼弟也是十分關心,厚加賞賜,李元嬰的幼年,過得舒服愜意極了。

貞觀十三年(639年),剛滿十歲的李元嬰,被太宗授滕州刺史,就封山東滕州(今山東滕縣),因地而得王號----“滕王”。

少年親王脫離了皇帝大哥的管教,心性不定,又手握實封大權,所以李元嬰在藩地滕州驕奢淫逸,大興土木,盤剝滕州士民又經常率親隨下鄉遊獵,騷擾地方,使得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雖然人品不值得稱道,不過李元嬰的藝術審美力還是比較有水準,對於舞蹈、繪畫、音樂等日常娛樂活動都有一定的造詣,尤其是在修建奢華遊玩場所方面,他更是有獨特的審美觀。到滕州後不久,李元嬰便在當地耗費巨資,修建了一座精美的閣樓,以供自己平日遊玩所需,這也是第一座“滕王閣”。

對於小弟弟的荒唐行徑,太宗基本上採取了寬容的態度,一般不予追究。不過有時候折騰得太狠了,使得太宗“與民休息”的政策在滕州被破壞過度時,太宗也會發怒,下詔斥責,李元嬰因此還被削去實封食邑二百戶,以示懲戒。

不過在之後朝廷於年節慶典賞賜宗室諸王時,滕王的賞賜在諸王裏卻是最高的。當時已經成爲新太子的李治大惑不解,曾經問太宗:

“騰叔驕奢荒唐,屢教不改,應該削減賞賜以示責備,爲什麼反而獲賜最多”

太宗搖頭哂笑說:

“滕王年幼不懂事,如果賞賜少了,恐怕因用度不足,又去騷擾地方,搜刮民力,反而弄巧成拙,還是多給他點,姑且了事吧。”

李治愕然,然後默默無語,不再提起這事。不過這也使得李治對於比自己還小一歲的滕王叔產生反感厭惡之情,日後李元嬰數次被貶,四處移封,也有這件事的原因所在。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繼位,即唐高宗。在太宗去世的國喪期間,李元嬰依舊不改荒唐本色,在滕州聚衆宴會,置酒歌舞,被人舉報彈劾至高宗面前。

高宗本來對於這個幼叔的驕奢行爲就十分不滿,這次又抓住其國喪不敬的把柄,於是立即下詔訓斥:

“人之有過,貴在能改。國有憲章,私恩難再”。

把李元嬰改封金州(今陝西安康),離開山東富庶之地,去陝南呆着吧。

永徽三年(652年),也許是覺得滕王在金州太閒,也許是別的原因,高宗將幼叔改封蘇州,於是李元嬰吭哧吭哧地帶着一家子從陝南搬到江南,就任蘇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可能是純粹爲了折騰,不到一年時間,高宗又把李元嬰改封洪州(今江西南昌),任洪州都督。在自蘇州遷至洪州後,李元嬰終於可以安頓下來,繼續自己的享受生活了。

或許是想念在山東滕州的悠遊日子,或許是骨子裏喜好玩樂的天性使然,李元嬰到了洪州後,再次大興土木,耗費巨資,修建了一座類似於當年在滕州時所建的精美高閣,以王號命名爲“滕王閣”,這就是日後因王勃千古不朽名篇《滕王閣序》而聞名天下的南昌滕王閣。

在洪州,李元嬰沒有因爲年歲的增長而開始安分守己,還是一如既往地荒唐嬉戲,而且開始顯露出好色的一面,熱衷於調戲潛規則下屬官吏的妻室,以自己親王的身份屢屢得逞。

直到有一次,一個叫崔簡的下屬小吏妻子鄭氏,因同樣的事情,被李元嬰施展故技後,奮力反抗,用鞋子把堂堂親王臉打得稀爛,李元嬰狼狽不堪,慌忙躲避。聞聲前來的疼王府侍從趕來勸解,說:“別打了,這是滕王。”

鄭氏故意裝作不知道,很是氣憤地說:“胡說,滕王怎麼會是這麼下流無恥的人,你們把王妃叫過來辨認!”繼續用鞋子(唐朝女子的鞋子是木頭的,滕王可被打慘了)追着李元嬰暴打,把他打得頭破血流,臉上傷痕累累。

直到滕王妃聞訊帶着人趕到,纔好歹止住了這場鬧劇。而李元見一下子涌來這麼多人,即使吃了暗虧也不好再糾纏下去,這件事就這麼了結了。滕王因爲好色而被暴打的緋聞,也傳遍了洪州內外,一時成爲笑談。

到了滁州後,即使物質條件比不上洪州,李元嬰還是自娛自樂,招集同道之人,日日遊山玩水,呼朋喝友,飲宴不止,在滁州秀美的山水間逍遙自在(估計平時也和在滕州、洪州差不多,騷擾地方、搜刮官民的事絕對不少做)。

調露元年(679年)五十歲的李元嬰又光榮地接到了高宗發來的調令:入蜀去鍛鍊,擔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於是滕王開始了人生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搬家行動,到四川去看熊貓。

到隆州後,也許是年紀大了,不想再折騰了,或者是怕了皇帝侄子無休止的調令,總之李元嬰是消停下來,並對隆州當地的蝴蝶產生了濃厚興趣,日夜觀察揣摩,並以蝴蝶爲描述對象,結合自幼就擅長的繪畫技術,苦練畫蝶技法。

天長日久,李元嬰畫蝶居然大有所成,甚至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號稱“騰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後世也有“粉翅翻飛大有情,海棠庭院往來輕當時只羨滕王巧,一段風流畫不成。”的讚譽之詩。當代畫壇把李元嬰畫蝶的技藝稱爲“騰派蝶畫”,並列爲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傳承併發揚光大,而滕王李元嬰,就是“騰派畫蝶”技藝的鼻祖。

爲了更好地研磨技藝,並陶冶性情,李元嬰在隆州又修建了一座閣樓,用於平時作畫、遊玩之地,而這已經是他一生中所建的第三座精閣,與之前兩座一樣,還是命名爲“滕王閣”,這也是閬中滕王閣的來歷。

在隆州,李元嬰還有使人哭笑不得的事:騰王府參軍裴聿,因爲多次勸諫李元嬰,導致惹怒了這個荒唐親王,於是被李元嬰吩咐侍從拿竹板子抽裴聿的屁股(當然,是半真半假地打,畢竟是自己的屬官,教訓一下就行,妄殺朝廷命官,即使是皇室宗王,也得倒黴,這一點李元嬰不敢去觸碰)。

裴聿被打了屁股,自然不能明着找滕王的麻煩,但是心裏肯定記着黑賬。等到入京述職時,他抓住機會,向高宗當面申訴,彙報說滕王無辜侮辱屬員,使朝廷臉面無存。

高宗對於這個不着四六的叔叔是頭痛得很,再次懲戒吧,都貶到四川了,總不能廢爵殺頭吧,但是不安慰一下裴聿,也確實說不過去。於是高宗問:“打了幾下”,裴聿回“八下。”於是高宗下詔,給裴聿官秩升了八級。原本滕王參軍是正八品上,裴聿這一下子升到了正六品上,頓時大喜過望,叩謝聖恩,也不提被李元嬰打屁股的事了。

回到隆州後,王府同僚們聽說裴聿的奇遇,都來祝他。這個時候裴聿也從懵逼狀態反應過來,不由得懊惱得說:

“滕王還是小氣,如果當時多打一兩板,那我現在不就是五品官了嘛!”

衆人聞言噴飯,李元嬰聽說後也爆笑不止,以後就叫裴聿“八拓將軍”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駕崩,太子李顯繼位,即中宗,由生母高後武氏(武則天)實際執掌大唐。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廢黜中宗,改立第四子李旦爲傀儡皇帝(睿宗),改元文明,臨朝決斷軍國大事。

在朝廷一系列的變故中,身處西南偏遠之地的李元嬰充耳不聞,繼續自己的嬉戲遊玩生涯。對於這個紈絝了大半輩子、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荒唐叔叔,武則天沒有像對付其他李唐宗王一樣下狠手,而是優渥有加,以皇帝的名義加滕王開府儀同三司、梁州都督,並厚加祿賜。這也許是武則天認爲李元嬰胸無大志、不能成器,所以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選擇無視的原因吧。

文明元年(684年),五十六歲的李元嬰去世,朝廷追贈司徒、冀州都督,並將其陪葬於高祖李淵的獻陵。這個驕奢紈絝了一世的親王,死的時候,諸兄弟大多已經去世,即使沒有去世的,也在不久後紛紛倒在武則天的凌厲手段下,不得善終。只有李元嬰,不但肆意遊戲一生,死的也正當時候。

在政治上李元嬰毫無作爲,可以說默默無聞,甚至劣跡斑斑但是因爲一座“滕王閣”,和所創造的“滕氏畫蝶”技法,他的名氣在後世直追兄長唐太宗李世民。另外,作爲同時期極少數能夠安度富貴一生、壽終正寢的李唐親王,他的氣運命格簡直出奇的好,真可以說是異數了!

最後補充幾句:雖然李元嬰的大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爲王勃的《滕王閣序》而爲後人得知,但這兩個人一輩子從沒有過交集。

李元嬰在永徽四年(653年)修建洪州滕王閣的時候,王勃還是個三歲的幼兒。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大宴賓客時,王勃恰好路過洪州,南下交趾準備探望在那裏任職的父親,因而被邀請參與宴會,並就此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這個時候,滕王李元嬰因爲“打臉醜事”,早就被高宗貶斥到滁州看風景去了,根本不在洪州。

王勃寫完“滕王閣序”後就離開洪州,南下交趾。第二年,即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在交趾探親完畢,渡海返回途中遇風浪,溺水驚悸而死。李元嬰即使知道了王勃在洪州寫的“滕王閣序”,想與王勃會面、一睹天才風采的念頭,也再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