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徐州有那些風俗

心理 閱讀(2W)
徐州有那些風俗

二月二龍擡頭這天徐州城中祭福神、爆米花、炒糖豆以表示驚蟄打雷,炒死害蟲用柴木灰圈倉,倉中放銅元,以祈富貴用敲牀桄、照燭光的方式詛咒毒蟲用草木灰圈倉,倉中埋五穀雜糧的方式祈求五穀豐登。

徐州在伏羊天吃羊已經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徐州民間就有“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

古來民俗尚武

徐州體育項目衆多,古來民俗尚武。4000年前稱“大彭國”時,即有了彭祖氣功。春秋時期,游泳活動頗盛。漢畫像石中有舉重、摔跤、狩獵、六博、武術等生動刻繪。這些活動項目歷代相傳,經久不衰。徐州市於1958年獲“全國學校體育紅旗市”稱號。沛縣、銅山縣被評爲全國體育先進縣,徐州市兩次被評爲全國“田徑之鄉”,向國家、省隊等培養輸送的運動員達650人,宮魯鳴、邢愛蘭等參加了第二十四屆奧運會比賽。古代足球活動於清代中葉基本停止,但徐州沛縣尚有此活動。徐州也獲得“足球城”的稱號。沛縣素有“武術之鄉”之稱,且武術流派多,拳路廣,武術活動具有傳統性。邳州老城西北方,有一個祁家村。因爲這個村裏的人世代喜愛下象棋,被稱爲“棋村”。

正月十五賞燈

正月十五賞燈,徐州城中點燈、放炮竹、點“滴溜金兒”。往東至古邳、邳縣一帶,鞭炮和燈少了,多出了“拋掃帚”火把的遊戲。再往東至新沂一帶,活動方式與邳縣略同,但玩火把的時間,卻是在二月初二日。

娶親習俗

娶親之日,徐州一帶女方必須在中午12時前到達男家,但豐縣西北數鄉、新沂東南部數鄉,女方到達男家的時間則必須在日落之後。

求雨習俗

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龍王廟燒香、擡龍王像遊街求祈,認爲“龍王一張嘴,遍地都是水”。往東至邳縣,求龍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淵德公的內容。再往東至新沂,求龍王僅是第一步,隨着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淵德公,求關聖帝君和地藏王菩薩。

二月二龍擡頭

二月初二龍擡頭日,徐州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爺),爆米花、炒糖豆表示驚蜇打雷。用柴木灰圈倉,倉中放銅元,以祈富貴,並用敲牀桄、照燭光的方式詛咒毒蟲。邳縣一帶,用草木灰圈倉,倉中埋五穀雜糧,祈五穀豐登,炒米花、糖豆表示炒死害蟲。再往東至新沂一帶,草木灰圈的倉中放炒熟了的雜糧,引鳥雀來啄食,名爲“吃蟲”,以爲可以使農作物免遭蟲害。

生活習俗

服飾男子均穿長袍馬褂,女子上穿大襟襖、大襟衫,腰繫長裙,下穿長褲。

顏色老年人多尚黑色,中青年愛穿藍色,少兒服裝多尚紅綠鮮豔的服裝。

鞋徐州人穿鞋盛行“雙道臉”

帽子男子多氈帽、瓜皮帽、禮帽、草帽、女子多項藍布手巾或表絲巾,兒童有“福巾”、“老頭帽”。

居住傳統上講究住”四合房“,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數家同住一大雜院。

“臘八粥”

據民俗學家的介紹,農曆十二月吃“臘八粥”和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糉子、重陽吃糕等習俗是同樣重要的風俗習慣。每到臘八這一天,人們都要吃一頓別具風兜睦鞍?粥,這也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俗。所謂臘八粥,就是以糯米和赤豆、紅棗、桂圓、蓮子、花生等雜糧乾果熬成的粥。民俗把這一天叫“小年”。據說,“臘八粥”(又稱臘八飯)有這樣的成分是順應農民預祝來年五穀豐登之意。

關於臘八粥的來源還有另一種說法,即臘八是佛教的節日。相傳農曆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於是日舉行誦經,並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取香谷及果實等造粥供佛,名“臘八粥”。後演變爲一種民間習俗,在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吃臘八粥有慶豐收之意。

民間藝術

徐州的民間工藝品可以稱得上是一座瑰麗的寶庫。睢寧的兒童畫、邳州的民間剪紙、農民畫等很早就在全國產生過廣泛的影響,不僅精於此道的民間藝術家衆多,其藝術造詣也相當厚實。徐州的民間玩具,也是一個妙趣橫生的世界,泥玩、木玩、布玩、唐人、麪人等,或樸拙、或精巧、或端莊、或靈透,讓人愛不釋手。此外還有木版年畫、草編、刺繡、雕塑、織錦、風箏、等等,每一件都是閃爍着靈智之光的藝術創造物。

地方戲曲

徐州的地方戲劇以梆子戲和柳琴戲爲主,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完整的藝術體系,在徐州一代擁有廣泛的羣衆基礎,在外地也同樣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柳琴戲)

(琴書)

武術之鄉

沛縣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全縣共有28萬人習武,這裏不論男女老少,人人都能耍刀論棒,講武論劍。

象棋村

徐州有個“象棋村”,即邳州祁家村。固爲“象棋村”太有名,所以1994年經邳州市政府批准,“祁家村”正式更名爲“棋村”。棋村坐落在邳州邳城鎮西五里遠的邳巷分洪旁,地肥水美,是邳州有名的“麥囤子”。農閒,無以爲樂,農民便三五相聚,對奕一搏。老少相教,男女相染,此村幾乎是人人習棋,村人下棋,決不困居一隅,或外出參賽,或邀外地人來村,不斷進行棋藝交流。1986年,棋村人發起了省十二縣農民象棋友誼賽,主隊喜捧獎盃。

民俗博物館

徐州民俗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歷史名山戶步山的東南隅。依明清古民居而設。佔地58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有古民居150多間。主要展示徐州地區的民俗,民風。展示內容分六個部分:一是古民居。徐州古民居兼善南北,其戶部山上的古民居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曲折盤圜,其鴛鴦樓建築獨具一格。二是民間藝術。有邳州農民畫,睢寧兒童畫,還有紙藝,布藝,木玩具,泥玩具等。三是地方戲曲曲藝。展出徐州地方戲的服裝道具樂器等。四是生產,生活展示,有家居場景的復原,傳統的生產生活用品的陳列等。五是婚育展示,展出徐州傳統的婚育習俗,有大花轎拜堂場景復原,洞房展示等。六是民間藝大演展。不定期的舉行地方戲曲演出,民間藝人表演絕活等活動。此外館內還設有茶社,棋盤,並提供傳統的婚嫁做壽等服務。

(民俗博物館)

地方飲食

徐州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徐州古稱彭城,緣於彭祖和他所建立的大彭氏國。彭祖是我國烹飪界公認的始祖,相傳在堯之時,彭祖因擅烹飪野雞湯,得到帝堯的讚賞而受封,在徐州一帶建立了大彭氏國。徐州的菜點秉承有大彭風味,製作考究,風味獨特,自成體系,幾乎每一道菜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