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每一代電子計算機的主要標誌是

心理 閱讀(2.68W)
每一代電子計算機的主要標誌是

一、第一代計算機(1946-1957年)使用電子管作爲主要電子器件,其主要特點是體積大、耗電多、重量重、性能低,且成本很高。這一代計算機的主要標誌是:

(1)確立了模擬量可變換成數字量進行計算,開創了數字化技術的新時代

(2)形成了電子數字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即馮·諾依曼結構

(3)確定了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採用機器語言和彙編語言編程

(4)首次使用陰極射線管CRT作爲計算機的字元顯示器。

二、第二代計算機(1958-1964年)使用晶體管作爲主要電子器件,其積壓項性能指標有了很大改進,運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幾十萬次。這一代計算機的主要標誌是:

(1)開創了計算機處理文字和圖形的新階段

(2)系統軟件出現了監控程序,提出了操作系統的概念

(3)進階語言已投入使用

(4)開始了通用機和專用機之分

(5)開始出現鼠標,並作爲輸入設備。

三、第三代計算機(1965-1970年)使用小規模集成電路SSI和中規模集成電路MSI作爲主要電子器件,其性能和隱定性進一步提高。這一代計算機的主要標誌是:

(1)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100萬次以上

(2)操作系統更加完善,出現分時操作系統

(3)出現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爲開發複雜軟件提供了技術支援

(4)序列機的推出,較好地解決了“硬件不斷更新,而軟件相對穩定”的矛盾

(5)機器可根據其性能分成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和小型機。

四、第四代計算機(1971年至今)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作爲主要電子器件,使得計算機日益小型化和微型化。這一代計算機的主要標誌是:

(1)操作系統不斷完善,應用軟件的開發成爲現代工業的一部分

(2)計算機應用和更新的速度更加迅猛,產品覆蓋各類機型

一般將構成計算機的電子器件作爲計算機發展的階段性標誌:

第一代:約1946到1958年間,這個時期構成計算機的主要邏輯元件是電子管,稱爲電子管時代。

第二代:約1959到1964年間。

第二代計算機用晶體管代替了體積龐大的電子管,人們將這一時代稱爲晶體管計算機時代。

第三代:約1965到1970年間,此階段以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作爲計算機的邏輯元件。這一時代稱爲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

第四代:從70年代起,隨着集成電路集成度的不斷提高,採用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作邏輯元件, 這一時代稱爲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 第五代:智能計算機的概念是日本政府於1982年提出的,目標是實現智能計算機。

這一目標至今尚未能直接促進計算機的更新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