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歷史上的勸誡故事有哪些

心理 閱讀(1.44W)
歷史上的勸誡故事有哪些

因爲朝堂的一件事情被魏徵怒懟,李世民怒不可遏,在宮中揚言要殺了魏徵這個匹夫。

長孫皇后聽後,第一次隆裝出場,擺出一副正式的樣子勸李世民道:“妾聞,君明則臣正。今魏徵直諫,正因君明,妾爲君賀。”李世民見長孫皇后給自己戴上了這麼一個高帽,也就把這些日子因魏徵的不愉快給拋了,沒有去找魏徵的麻煩

歷史上著名的勸諫故事有這些:1.鄒忌諷齊王納諫2.魏徵直諫唐太宗3.觸龍說趙太后4.褚遂良還陛下笏勸諫的故事5.海瑞上奏疏勸諫嘉靖6.李斯《諫逐客書》。

1、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透過自己的妻子、奴僕、有求於己的客人,對自己的讚美之詞,領悟到,齊王被人讚美而受到的矇蔽,於是入宮勸諫。最後,齊王知錯就改,成爲強國衆多小國,聞之臣服。

2、魏徵直諫唐太宗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幹什麼?”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纔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

唐太宗很難過,他流着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3、觸龍說趙太后

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王位,因爲年紀輕,故由太后執政。趙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趙威後。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輔佐,但國勢已大不如前。

而秦國看到趙國正在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盪不安,孝成王又年少無知,認爲有機可乘,於是派遣兵將“急攻之”,一舉攻佔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請求與趙國關係密切的齊國增援。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提出趙國必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去作人質。

她先問收成,後問百姓,最後才問候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後尊貴”。趙威後據理以對,道出“苟無歲,何有民?尚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但在這篇文章中,她溺愛少子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簡直到了蠻橫不講理的地步,全不像一個開明君主的樣子,這才引出了觸龍說趙太后的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