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青山的雅稱

心理 閱讀(2.21W)
青山的雅稱

翠微:(書)(名)青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蒼蒼橫~。

相關古詩如下: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即看燕子入山扉,豈有黃鸝歷翠微。”

《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說“山色青縹色,故曰翠微也。”

明陳仁錫《潛確居類書》:“凡山遠望之則翠,近之則翠漸微,故山色曰翠微,亦曰山腰。

青山如君子,悅我非姿媚。相逢一開顏,便有論交意。今晨決然去,慘若執我袂。謂山無見留,此事寧久置。道邊青發翁,下有白玉髓。斸之龍蛇窟,自足飽吾世。平生耽幽獨,乃若安朝市。一官等塵垢,安得敗成計草堂醉老子,虎溪大開士。寄語二主人,爲留三畝地。

青山

張耒的詩風在北宋晚期時別具一格的,因爲此時江西詩派風行,詩風大多瘦硬奇崛,而張耒的詩卻平易舒坦、不尚雕琢,好似烈日鳴蟬中的一絲清風、一縷溪聲,給人以清新舒適之感。讀了黃庭堅的一卷詩,忽來讀這一首詩,定會有這樣的感覺。這首詩題名爲“出山”,此處的山爲廬山,實指爲遊覽廬山歸來時所作,虛指或爲出仕之意。雖是出仕卻一句沒寫詩人的抱負,而全詩在表達詩人的清高和歸隱的志向。張在蘇軾門人中算是途較爲順利的一個,雖然也受到過黨爭的牽連,但最後歷官至直龍圖閣、知潤州,比同爲蘇門學士中的黃庭堅、秦觀等都要幸運得多。

廬山

也許正是這樣他便可以較爲輕鬆隨意地表達清高的志向,而此種題材對於黃、秦二人恐怕就較爲沉重了。詩作一開頭便娓道來,讓人感覺平坦舒適,將青山比喻成君子,能使詩人高興並不是因爲嫵媚的姿態,而是如君子般的高尚風姿。詩人與青山惺惺相惜,一見面便想成爲朋友表面上讚揚青山,實際上是在表達自己的清高,能與高尚的青山相親和而青山本無生命,它的高尚何來當然來自於詩人高尚的心境和眼睛,說去說來還是詩人的清高我個人的感覺這幾句雖然語言上十分清淡平易,但這種清高的表達實際上是張揚的,而張揚的清高是真的清高麼

張耒將青山比喻成君子

所以我讀這幾句詩感覺同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一句的意思差不多,但境界卻顯得低了一大截,這種話李白的兩句就傳神了,說多了反而做作。下面四句更加做作,說詩人要離開了,青山還拉着詩人的袖子不放,詩人告訴青山不需挽留,我很快就會回來的。有人賞析這幾句,說它將青山擬人化,把山寫活了,寫得很傳神。我卻不以爲然。詩人應該欣賞自然、感受自然,與自然相融,相融之後才能化我爲自然,化自然爲我,創造出一種詩境。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把自己的意圖塞給自然,然後把它當木偶一樣地擺弄,還要藉以襯托自己的清高,感覺還是做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