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春將至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

心理 閱讀(2.32W)
春將至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

井上靖《春將至》,通篇即以盼春的心理來貫通,把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和景貌氣象,統統凝聚在這一情感基調上.以雋永的情感爲線,是深入作品底蘊的結果.

表達情感:

對春天即將到來的喜悅之前,更代表了作者對於新生活的期望。

過了年,把賀年片整理完畢,就會感到春天即將來臨的那種望春的心情擡起頭來。

翻開年曆,方知小寒是1月6日,1月21日爲大寒。一年中,這時期寒氣最爲凜冽。實際上日本列島的北側正被厚厚的積雪覆蓋着,南半部的天空也多是呈現着欲降白雪的灰色。當然也有時遍灑新春的陽光,卻不會持久,灰色天空即刻就會回來,寒氣也相隨而至,不幾天即將降雪吧。

冬季節,寒氣襲人,理所當然在這種情況等待春天的心情,是任何人都會產生的。不光是住在無雪的東京和大阪,即便是北海道和東北一帶雪國的人們,依然是沒有兩樣的。總之,生活在全被寒流覆蓋着的日本列島的一切人,不管有雪,抑或是無雪的地方,只要新年一過,都會感到春日的臨近,而等待着春天。

我喜愛這種等待春天的心境。住在東京的我,儘管是很少,但也能捕捉到一點春天的資訊。今晨,從寫作間走下庭院中去,只見一棵紅梅和另一棵白梅的枝上長滿牙籤尖端般小而硬的蓓蕾。

我的幼年在伊豆半島的山村度過,家鄉的庭院多梅樹,初春季節齊放白英。沒有櫻樹,也沒有桃樹,只種了一片小小的梅林。也許是幼年時代熟悉梅樹,直到過了半個世紀的現在,依然喜愛梅花。梅花,對於我,已經成爲特殊的花。

如今,故鄉家院裏的梅樹減少了,而且年老了,已經看不到幼年時代那種純白的花朵。即便同是昔日的白花,卻略含黃色,並不像《萬葉集》和歌中吟詠的酷似雪花的那樣潔白了。

今朝春雪降,潔白似雲霞

梅傲嚴冬盡,競相綻白花。

猶如現白雪,緩緩降天涯

朵朵頻飛落,不知是何花。

前一首的作者是大伴家持,後者是駿河采女。讀了這類和歌,那種純白的沁人心脾的白梅,立刻就會浮現於眼簾。

故里家中的梅樹都已枯老,但東京書齋旁的唯一的一株白梅,卻尚年輕,因而花是純白的。

梅樹過早地長出堅硬的小蓓蕾,這個季節可還沒着花。正是在這尚未着花的時刻,自然地培育着一種望春的心情吧。水仙的黃花,山茶的紅花,恐怕是這個季節屈指可數的花朵了。

去歲之暮接近年關的時候,我瞻仰桂離宮,廣闊的庭園裏也未看到花開,只見落霜紅和珠砂根的蓓蕾,在廣闊庭園的角落裏,隱約地閃爍着動人的紅光。這個季節,彷彿是樹木的蓓蕾代替花朵炫耀着自己的地位。

乘此雪將融,會當山裏行

且賞野桔果,光澤正瑩瑩。

這也是大伴家持的歌。野桔即是紫金牛,我覺得紫金牛的紅色小蓓蕾映襯着皚皚白雪的光景,也許確實具有踏雪前去觀賞的價值哩。

前面講過,我喜愛這種在幾乎無花的嚴冬季節等待春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