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革命前一年|範愛農的處境

心理 閱讀(1.47W)
革命前一年,範愛農的處境

革命前一年,範愛農厭惡俗世,對人對事漠不關心,窮困潦倒,看破紅塵,說話尖酸刻薄,不討人喜歡,更讓激進青年憤怒厭惡,沒人待見,只因他看穿了當時社會執政者的黑暗醜惡,老百姓的麻木不仁,覺得進步力量太弱小,盡憑一腔熱血不可能辦成大事,所以灰心喪氣,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在別人眼裏面目可憎,不合時宜,最好不要在世上活着。

革命前一年,範愛農的處境

革命前的範愛農:

青年時期在日本留學,剛到橫濱時遇見了來接他們的魯迅和子英。官吏檢查範愛農等人的行李時翻出給師母帶的的繡花的弓鞋,魯迅看到後嗤之以鼻,搖了搖頭,被範愛農看到了,範愛農從此對魯迅不滿。範愛農等人在火車上互相讓座,魯迅又看不過去,搖了搖頭。

1907年日本留學生們接到安徽巡撫恩銘被刺殺、範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的消息,舉辦同鄉會時他反對魯迅等人主張發電回國的想法,專門跟魯迅作對,並從此一直與魯迅作對。

後來範愛農由於沒錢回鄉,受到輕蔑,排斥,迫害,只得在鄉下教幾個小學生餬口。革命的前一年再次遇到魯迅,兩人熟識了,範愛農解釋了爲何當年與魯迅作對,魯迅表示歉意,兩人冰釋前嫌成爲好友。

紹興光復後範愛農十分高興,來找魯迅去紹興,魯迅當了師範學校的校長,範愛農當監學,工作認真勤奮。報館案風波後魯迅去了南京,範愛農失去了工作,失業後陷於窮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戲,坐船回來,在大風雨中不幸落水致命。他是鳧水的能手,所以魯迅一直懷疑他是投水自殺的。範愛農的一生正代表着那時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際遇和境況.所以魯迅以深沉的同情作詩悼念他。

革命前一年,範愛農的處境

辛亥革命前範愛農冷漠的外表下對時勢現實的焦慮、擔憂、沉思甚至不滿,對那些“雞蟲”小人往往報以“白眼”。範愛農的“白眼”,實在是憤世嫉俗的心靈的真實寫照。

因爲範愛農對“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場”(後改爲“幽谷去窮夜,新宮自在青”)的現實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所以,當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發生衝撞而無法實現,社會秩序依然如故時,他所接受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顯得蒼白無力。

他那原先擁有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熱情也逐漸降溫消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