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古時候小學一年級怎麼叫

心理 閱讀(1.85W)
古時候小學一年級怎麼叫

古代把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叫小學。每個文字具有三個部分:1、字形2、字義3、字音。在漢代,分別不很顯著。宋末王應麟《玉海》已分成三種:體制、訓詁、音韻。清代的《四庫全書》,把小學書分爲:訓詁、字書、韻書三類

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干支。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西漢時稱“文字學”爲“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爲字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國民政府於1915年改初等小學堂爲國民學校,“以授以國民道德之基礎及國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識技能爲本旨”。“小學堂”劃分爲初等小學堂和高等小學堂。六歲入學,修業四年,畢業後視具體情況可升入高等小學校(修業三年)。

另設預備學校,同國民學校、高等小學校平行,“以施以初等普通教育、預備升入中學爲本旨”。國民學校分前期(四年)和後期(三年)。

1922年,國民學校改爲初等小學校,取消預備學校。1940年,國民政府實行所謂“管、教、養、衛一體”,規定各鄉設中心國民學校(相當於中心小學),由鄉長兼任鄉壯丁隊長和校長,各保設國民學校(相當於村小),校長由保長兼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鄉鎮(人民公社)一級設定一所中心小學,在各村(生產大隊)設村小。隨着老齡化加速,幼兒人口比重下降,小學生源減少,各村小開始撤併,很多地方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學,使得路途遙遠的學生上學極爲不便。

新中國的小學學制,廢除了民國時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實行一貫制小學,先後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學。由於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升初中不再實行考試。

現在大陸小學學制:

一、六年制

小學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個階段:一年級、二年級叫低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叫中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叫高年級。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的理念,開始將小學六年制改爲五年制。1979年,又將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二、五年制

21世紀初,一些地區又進行試驗,實行小學五年制教育。如寧波、山東等地2006年在部分學校試行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學制”試點。濟寧等地現今也沿用“五四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