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影響人際吸引的首要因素

心理 閱讀(1.85W)
影響人際吸引的首要因素

一、接近性

接近性是人際吸引的重要因素,對兩個人是否是朋友的最佳預測可能就是他們住的遠近。如果沒有見過某人,我們顯然不能喜歡他或者與之做朋友,我們從平時能接觸到的人中選擇朋友,居住距離近的個體彼此容易接觸,這影響到了交往利益和成本的平衡,這也是社會交換理論中所提及到的。

與鄰居閒聊,諮詢她周圍有什麼好吃的館子不需要多大努力就可以實現,這讓我們願意和對方交朋友。相反,相隔很遠的人際關係則需要我們用時間、計劃和金錢來維持,而不是僅僅靠幾次微信聊天就能維持得下去的。

二、熟悉性

我們會對我們的朋友、同事以及鄰居比較熟悉,這種熟悉能夠增強彼此之間的人際吸引。事實上,僅僅經常看到某個人就能增強我們對他的好感,電視中反覆出現的洗腦廣告就是利用了這一點來吸引消費者的。

爲什麼熟悉性能夠促進好感首先,多次接觸能夠增進我們對對方的認識,這對於開始喜歡上對方是有幫助的。其次,當人們變得越來越熟悉彼此時,他們同時也更能預測對方的行爲。我們見到新同事的次數越多,我們對對方的瞭解就越多,我們也就能越好地預測對方在日常工作中的行爲。作爲結果,當對方在場的時候我們就感到越來越舒服。

不過單純的接觸也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如果一開始就認爲某人是令人愉悅的,或者至少是中性的,那麼接觸能夠有效地增強我們對此人的好感。但如果對某人的印象一開始就是負面的話,就未必如此了。

三、相似性

影響人際吸引的另一個基本因素是相似性。我們傾向於喜歡在態度、興趣、價值觀、背景和人格上與我們相似的人。這種相似性效應體現在朋友間、約會以及婚姻中,這也正應了那句古話: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釋相似性效應呢首先,相似性通常是有回報的。與我們相似的人傾向於同意我們的觀點,這樣能夠增強我們對自己觀點的信心並且感到愉悅。與此同時,相似的價值觀和興趣爲我們提供了與他人共同活動的基礎,比如一起去看電影或者一起去聽音樂會。

其次,相似性效應源自認知失調。當我們喜歡一個人的同時又在一些基本的問題上不同意這個人的看法時,我們會產生一種不適感。爲了使我們的認知一致,我們會喜歡那些選擇和我們觀點近似的人。但如果我們實在太喜歡對方了,我們會誇大和朋友觀點一致的程度,甚至認爲自己的觀點有誤並修正自己的觀點,從而保持認知上的一致性。

四、個人特性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我們喜歡某個人超過另一個人呢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有人喜歡瘦的,有人卻喜歡胖一點的。有人喜歡注重外表,而有的人則更注重對方的智商、情商。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最有吸引力特性的認同存在着個體差異。不過心理學家安德森透過他的實驗還是找到了一些普遍受人歡迎的特質,擁有這些特質的人們往往更受人歡迎。

第一,熱情。當一個人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並且很喜歡讚美他人時,這個人往往就會被認爲是很有熱情的,而這種人也十分受人喜愛與歡迎。

第二,競爭力。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喜歡那些社交能力強、聰明和富有競爭力的個體,而且特定個體關係的性質也會決定我們更傾向於喜歡哪種競爭力。比如作爲朋友我們喜歡那些善談的人,作爲學者我們更喜歡那些有很高學術成就的人,當我們選擇伴侶時我們則會更傾向於那些更有錢或者那些外貌更好看的人。

心靈雞湯式的社交寶典並不適合每個人,尤其是天性比較冷淡的人,他們不可能一秒就變身社交達人。我們社交的目的是爲了在心靈上獲得一種社會性的支援,所以有時刻意地改變自己去迎合他人反而違背了這一初衷。在人際交往中,只有那種雙方互相吸引的關係纔是最美好的,最令人愉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