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定風波蘇東坡解說詞

心理 閱讀(1.91W)
定風波蘇東坡解說詞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想象一下,在某個早晨是天高氣朗的日子,幾個朋友一起去郊遊,待到高興時,卻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連連。怪天公不作美,這是遊玩的興致全無,可是有一人卻與衆不同。別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卻聽着雨打竹葉聲,哼着小曲,慢慢的走着。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瘋癲。

然而,別人笑‘癡’,誰解其中味啊。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後的第三年。

上片,寫遇雨後的情境。

“莫聽穿林打葉聲”雨滴打在竹葉上發出響聲,你不要感到掃興。如果你把它當着美妙的音樂來欣賞,就不妨“吟嘯且徐行”了。可見“莫聽”兩字,到出了蘇軾的心境。對客觀事物,客觀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賞它。人們都說,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那麼如何才能善於發現呢不妨學學蘇軾。我們多數人都被外界的各種不順心的事手煩惱,整天抱怨老天不公,有用嗎沒用。可能當你抱怨後,卻來個“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時人們又要說。真是 天意弄人呢是嗎我說你這麼認爲就應該好好像蘇軾學習了。不要被客觀存在所牽繞。不妨去學着欣賞,大不了就像學看一幕悲劇一樣,其實悲劇的人生纔有價值

生活條件不好。“竹杖芒鞋輕勝馬”又有什麼好怕的呢,“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才曠達嗎。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朝廷不給我兼濟天下的機會。“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裏,人人識故侯。”(《初入廬山》詩)也塗個清淨逍遙,說到底。誰不想,逍遙自在的生活呢。我覺得這纔是人追求的最終生活境界。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有這樣一種解釋:“:“披着蓑衣在風雨裏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這表示能夠頂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詞選》)。我到不這麼覺得,我覺得是:我沒有什麼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蓑衣就行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燕子很輕盈才能飛的很敏捷。風箏很輕,才能飛的很高。人只有不被聲明榮譽所累才能,領悟人生真諦。

下片是寫,天轉晴了。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料峭的春風把酒吹醒了,有點冷,冷嗎。“山頭斜照卻相迎”不冷了吧。這個轉,轉出了味道:當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繞時,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順境時,你也不能把握了。你應該時刻記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天晴後,回頭看看“蕭瑟處”,剛纔還是大雨,現在已經天晴了,大自然就是這樣,月圓了就缺,缺了有圓,反覆循環。雨後便是天晴,天晴後便是下雨。如此循環,難道不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嗎佛說“菩提本無樹,明淨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你心靜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時,你便可以領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快樂了。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後的第三年。官場黑暗。被貶不知道有沒有被升的機會,要想“也無風雨也無晴”,只有“歸去”了。(照應上文“一蓑煙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