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范仲淹的小故事

心理 閱讀(2.24W)
范仲淹的小故事

1、斷齏劃粥

范仲淹小的時候生活貧困,但是他依然堅持向學。在隨母親改嫁之後,范仲淹爲了學習,搬到了寺廟之中。范仲淹此時的生活清貧無比,每日只煮一鍋粥,將粥分成四塊,早晚分食兩塊。他吃粥只就一點鹹菜,然後用醋汁調和米粥,就這樣草草的將就一頓。

放在今日,主食、甜點水果一樣不缺的今日,范仲淹這樣的食物吃一頓兩頓也許還行,若是多吃幾頓,如何受的。而范仲淹就是這樣每日兩食,苦讀成才的。正是因爲這樣的一個故事,纔有了後來斷齏劃粥這個詞語。

2、幾起幾落 百折不撓

1028年,范仲淹服喪結束.經過晏殊的推薦,他榮升祕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校勘和整理.祕閣設在京師宮城的崇文殿中.祕閣校理之職,實際上屬於皇上的文學侍從。 三年之後,任右司諫.有了言官的身份,他上書言事更無所畏懼了。

1033年,京東和江淮一帶大旱,又鬧蝗災,爲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請仁宗馬上派人前去救災,仁宗不予理會,他便質問仁宗:“如果宮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該當如何?”仁宗驚然慚悟,就讓范仲淹前去販災。他歸來時,還帶回幾把災民充飢的野草,送給了仁宗。

范仲淹看到宰相呂夷簡廣開後門,濫用私人,朝中腐敗不堪。范仲淹根據調查,繪製了一張“百官圖”,呈給仁宗。他指着圖中開列的衆官調升情況,對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銳的批評。

范仲淹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犯言直諫,乃至多次被讒受貶,卻至死不悔,“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3、爲官清正

有一天,范仲淹正在廟裏讀書時,忽然看見有一隻白老鼠鑽進了地穴,他感到很好奇,於是動手將洞穴挖開,發現裏面竟有一甕滿滿的白銀。

當時范仲淹正缺錢用,這一甕白銀無疑可以極大地改善他的生活狀況,但范仲淹並沒有將這一甕白銀據爲己有,而是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仍然將這一甕白銀封存埋在原處。

後來,范仲淹中了進士當了官,他當年寄住的那個廟裏的和尚想修繕寺院,便找這位當年的老房客、如今的朝廷命官“拉贊助”。

但是,范仲淹爲官清正,內無餘帛,外無盈財,也不會假公濟私,慷國家之慨,用公家的錢爲自己裝門面。

范仲淹後來轉念一想,廟中的老鼠洞裏不是還有一甕白銀嗎此時正好可以派上用場,於是他寫了一封書信將這件事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按他所指示的地點,果然挖出一罈子白銀,解了寺廟的燃眉之急。

4、仲淹算命

宋朝的范仲淹從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剛好他去算命,走到一個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問那個算命先生說,“你幫我看一看,我能不能當宰相”,這位算命先生可能這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小孩子居然開口就說要當宰相,也嚇了一跳。

跟范仲淹說,“小小年紀,怎麼口氣這麼大”後來范仲淹有點不好意思,接着又跟他說,「不然這樣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算命先生有一點納悶,怎麼差這麼多的志願,就問他,“你爲什麼挑這兩個志願”范仲淹就回答“因爲只有良相跟良醫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聽完之後很感動,一(這)個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所以算命先生馬上就跟范仲淹說,“你有這一顆心,叫真正的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後一定可以當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