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子貢問政的典故有何啓發

心理 閱讀(2.9W)
子貢問政的典故有何啓發

子貢問政體現了誠信的道德要求。

啓發:國家治理最重要的是誠信,取信於民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糧食與軍隊。在社會治理中,政府、企業等社會組織講信用、信守各項規則,才能取信於民。每個人都做信守規則的個體,整個社會就會是一個信守規則的共同體。

原文: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貢問政的啓示:

孔子認爲,爲政要講經濟建設,要講國防,還要讓老百姓信任他,只有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即使犧牲國防、經濟,也要讓百姓信任。可見取信於民,在孔子眼裏是很重要的。

這一章反映了儒家學派的經濟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魯國所徵的.田稅是十分之二的稅率,即使如此,國家的財政仍然是十分緊張的。這裏,有若的觀點是,削減田稅的稅率,改行“徹稅”即分之一稅率,使百姓減輕經濟負擔。只要百姓富足了,國家就不可能貧窮。反之,如果對百姓徵收過甚,這種短期行爲必將使民不聊生,國家經濟也就隨之衰退了。這種以“富民”爲核心的經濟思想有其值得借鑑的價值,文章強調的觀點是民無信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