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太平天國時期的經濟狀況

心理 閱讀(2.76W)
太平天國時期的經濟狀況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前,外國資本主義雖然已經開啟中國的大門,但中國社會經濟中佔統治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經濟,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仍是當時社會內部的主要矛盾。

這種矛盾的尖銳化,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以前。17世紀末葉,清初遭到嚴重破壞的社會經濟已經逐漸恢復,地主階級兼併土地和商業,高利貸盤剝日甚一日,廣大農民在封建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之下,生活日益貧困。

自乾隆以後,大量農民被擠出土地而流離失所,陷於“在家做饑民,不如出外做流民”的悲慘境地。

在嘉慶、道光時,人口的增加成爲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政治方面,清朝統治者厲行民族壓迫政策,兇暴貪殘,剝民脂膏。

到嘉慶以後,清朝封建政權隳廢疲敝,全部國家機器已經腐朽無力。

太平天國運動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正在逐步解體的時期,這個時候的經濟狀況有獨特的特點。

太平天國實行聖庫制度,凡是私藏經營的人被搜出就要治罪,後來因爲太平天國城內各種生活物資的嚴重匱乏,太平天國開辦了官營商業。

後來因爲糧食匱乏的問題,太平天國的統治階層又仿照清朝舊的制度徵收田賦,地主成爲稅收的主要徵收對象。

在太平天國時期是一場社會的混亂,當時的經濟狀況已經非常差了,南方各個省都處在一片戰場當中,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部位全部破壞了基本上沒有什麼產出,整個大清朝的經濟處在一種崩潰的邊緣,已經基本上快完蛋了,所以太平天國之後情況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