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什麼是信仰的思維

心理 閱讀(2.55W)
什麼是信仰的思維

信仰思維表現爲人類對生命存在始終和普遍的關懷。信仰思維的主觀性不是主觀主義。信仰思維並沒有否認理性。信仰的證明不是理論的而在於生存實際的"現證",信仰的利益不是實體性的而是心靈感知,信仰的實現是一個逐步的和手段不斷轉換的過程。

“信”顧名思義就是人言,也就是並非自己親身體驗,是參照別人的體驗,而形成的認知。如果我們仔細審視思想中的資訊,會發現有接近80%的資訊都是來自於信。如:我們出生的時間、地點,古代有個秦始皇,金字塔的存在,美國也有新冠狀病毒,世界是由分子組成的,人有腎臟、肝臟等等。這些都不是我們親自感知的,是別人告訴我們的,並帶着合理的證據和推斷。我們透過辨別後,接受了某些資訊,成爲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80%的資訊,我們甚至無法正常的交流、思考和規劃未來。

我們再來看看這些資訊的來源。每一個人觀察世界,都有自己的立場、角度和觀點。觀察後所得到的結論,自然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我們獲得的資訊,並不是事物本身,而是被人加工後的資訊。因爲被不同的人加工,結論也會不一樣,所以同樣的事物,會有很多的結論。每個觀察者處於不同的側面,所得的結論都有正確的一面,但自然也有它不全面的一面。人類的思想和語言,都是在二元模式下產生的。因爲二元模式本身的侷限性,所以這些資訊只反映事物的一個側面,無法反映其的全面特質。

我們下面再來討論“仰”。人人都有離苦得樂的想法。人類作爲進階智慧生命,爲了獲得更全面、更長久的幸福,一直都在探索世界的本質和運作規律,規劃更長遠的未來。這需要參考自身和別人的體驗,進行歸納總結,併合理推斷。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形成不同的知識體系。有些知識體系,對世界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其智慧超過了絕大部分人。我們從智慧的角度看,這些理論會有非常高深的感覺。如果想理解或接受這些理論,需要虛心向他們學習,這就是“仰”的含義。

其實人即使沒有遠大的理想,也會有對將來的一些期望。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參考各種資訊,進行合理的推斷,然後才能按部就班的實施。我們都知道,沒有人天生具有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每個人對生活的規劃:從目標的確定,資訊的收集,到推理判斷,都需要從小逐步的積累知識,這些知識的獲得絕大部分靠信仰。所以信仰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二、信仰的重要性

就像以前文章所提及的,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願望,這些願望的具體表現就是理想。理想必須以正確的世界認知爲基礎,纔可以實現。對世界的正確認知,需要高深的見解和推理,於是就有了信仰。也就是說,信仰來源於人類對幸福的追求,這是人類最基本的訴求。

當然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理想就會有差別。如果我們只想獲得短暫和片面的幸福,理想的時間和空間就自然壓縮,信仰也不需要很高深。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簡單快速的實現不利的方面是:這種片面、暫時的幸福,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需要重新制定目標,繼續努力。就像以前文章所說,會陷入一個怪圈兒:實現目標就會無聊,繼續努力就會疲憊。最終的結果是痛苦很多,幸福很少。

也有一部分人,讓沒有信仰的普通人看來也許是“瘋了”——他們竟然想獲得永恆、全面、圓滿的幸福。這個理想會讓他們追求更高深的智慧,以確保目標的實現。因爲這條路也許很漫長,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必須仔細審視目標和每一個步驟。我們常把高遠目標叫做“宗旨”,把次第達成的引導叫做“教育”,合起來就是我們所說的“宗教”。有這種超乎一般人目標的人,透過長期的尋找和比較後,經常會把“信仰”和“宗教”聯繫起來。

如果從廣義角度看,科學也可以叫宗教。因爲它有讓人們生活更幸福的目標,也有次第的教育,完全符合宗教的定義。只是科學目前涉及的方面比較偏重於物質,時間偏重於人這一生,符合大部分人對世界的認知,又能使我們獲得短暫的幸福,所以不少人接受了科學的信仰。其實很多人認爲自己相信科學,但他們並不瞭解現代科學的進展。如科學家早已經論證了輪迴存在,世界教科文組織也承認了這一事實,但大部分人還是不相信。量子力學認爲世界都是能量組成的,人們所認爲的物質有形態和顏色,從本質上來說是不存在的。愛因斯坦說過:時間只是人類的幻覺而已。這些科學家的結論,又有多少人認真思考並接受了呢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對自己負責,想獲得全面、長久的幸福,就必須有更高信仰。這裏並不是說一定要信仰宗教,而是說要謙虛的學習高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