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諸葛亮挑扁擔的故事

心理 閱讀(8.44K)
諸葛亮挑扁擔的故事

諸葛亮小時候就非常愛學習,小小年紀就讀了很多書。因此,他的知識要比同齡的孩子豐富得多。別的孩子見了他,總是畢恭畢敬地叫他“小先生”。他很快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神童,但當時的諸葛亮畢竟還小,書讀得多了,不知不覺地就有些飄飄然。

一次,他讀書累了,就到外面去散步,遇到一個挑擔子的老人。老人扁擔的一頭是豆腐,另一頭是高粱酒。諸葛亮問老人能否賣點豆腐和酒給他,以充飢解渴。老人早就認出他是諸葛亮,知道他才學不凡,就想考考他,說:“煩請諸葛先生幫我算一下,一斤豆子能磨多少豆腐,一斤高粱能釀多少酒,算清了,這豆腐和酒就送與先生享用。”諸葛亮覺得自己飽讀詩書,這有何難,結果半個時辰過去了,還是一籌莫展。

他根本就沒磨過豆腐,沒有釀過酒,怎麼能算得出來,最後只得認輸,向老人請教。老人說:“打豆腐,有老有嫩,故一斤豆子打的豆腐數量不等用高粱蒸酒,因爲有水汽凝結,一斤高粱能蒸一斤多酒。先生沒做過,不知內情,當然算不出來,不足爲怪。”諸葛亮聽後深受啓發,深知自己知道的還太少,學問遠遠不夠。他忙躬身致禮,謝過老人的指教。自此,諸葛亮把這件事銘刻在心,時時警醒自己要勤學好問,多長見識。

後來,諸葛亮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他學習異常刻苦,並且勤於用腦,不但得到司馬徽的賞識,就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特別喜歡這個勤奮好學的少年

那時候還沒有鐘錶,計時都是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能準確掌握了。爲了能夠準確計時,司馬徽訓練一隻公雞每天按時鳴叫,辦法是定時給它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授的內容,他很快便掌握了。因此,他總是纏着老先生爲他多講一些東西。但司馬先生一來怕他貪多嚼不爛,二來怕別的學生跟不上進度,總是拒絕他的請求。於是,每次上課都以公雞鳴叫爲準,公雞一叫就下課。

爲了學到更多的知識,他千方百計地想讓司馬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往後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爲準,雷打不動。諸葛亮心裏默默地想:要是公雞會說話,我一定會告訴它,只要它把鳴叫的時間往後推一推,我什麼條件都會答應它。“唉!”諸葛亮嘆了口氣說,“可惜公雞不是人。”但他沒有輕易放棄,他要繼續想辦法。

一連幾天,諸葛亮看見司馬先生的小書童總是在同一個時間餵雞。他靈機一動:我爲什麼不拿點糧食喂喂它,說不定它會晚些時候叫呢。於是,他以後上學的時候就帶些糧食,估計雞快要鳴叫的時候,就偷偷地餵它幾顆糧食粒。果然,雞一吃飽就不叫了。從此以後,公雞鳴叫的時間推遲了不少,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延長了很多。

過了些日子,司馬徽感到很納悶,爲什麼公雞不按時鳴叫了呢他回去盤問小書童有沒有按時餵雞,小書童一臉誠懇地說:“從來都是準時餵雞的。”司馬徽百思不得其解。

這一天,上課的時候,他就問學生們:“我們唸的是聖賢書,讀的是仁義之學。誠實不欺是讀書人起碼的美德……誰知道公雞爲什麼不按時鳴叫了”其他學生都感覺莫名其妙。諸葛亮畢竟是個誠實的孩子,就如實地把偷偷餵雞的事告訴了司馬先生。先生很生氣,當場把諸葛亮的書燒了,說他不配繼續讀聖賢書了。

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行呢他思前想後,決定去求師母司馬伕人爲自己說情。司馬伕人聽了諸葛亮爲求學偷偷餵雞遭罰之事後,很同情他,就在司馬先生面前爲其說情。司馬先生說:“他小小年紀,不知在功課上下工夫,卻懂得耍弄心術欺矇老師。此人心術不正,不可大就。”司馬伕人反覆替諸葛亮說情:“他小小年紀,雖然使了點心計,但那是爲了多學點東西,並非那種雞鳴狗盜之徒。”司馬先生聽後仔細想了想,便又同意諸葛亮繼續跟自己讀書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