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摩托車前減震怎麼組成的

心理 閱讀(3.22W)
摩托車前減震怎麼組成的

1、原理:當車輪越過凸起地面往下落時,缸筒也會跟着往下運動,活塞就會相對於缸筒向上移動。當活塞向上移動時,油衝開底部的閥門流向內缸筒,同時內缸筒活塞上側的油經活塞閥門上的小孔流向下側。此時當油液流過小孔過程中,會受到很大的阻力,這樣就產生了較好的阻尼作用,起到了減震的目的。

2、摩托車上有兩個懸掛組件:一個是位於前輪,通常叫做前叉另一個在後輪處,通常叫做後避震。

3、摩托車跟汽車一樣,懸掛的主要功能:吸收不平地面的帶給車身震動,讓整個騎行變得更加舒適同時保持輪胎和地面的接觸,保證輪胎向地面的動力輸出。

4、與汽車不一樣的是,摩托車懸掛的設定還會極大的影響摩托車的操控性和彎道穩定性。當然,汽車懸掛的設定也會對操控性有影響,但我們一般不會對家用汽車性能要求過多,只要足夠舒適就好了。

5、懸掛一般來說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彈簧和阻尼器。

6、彈簧是構成懸掛的的主體。這種彈簧很像平時我們用的原子筆裏的彈簧,但是強度要大得多。彈簧透過鬆緊來吸收,地面的衝擊力,同時保證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阻尼器則是用來控制彈簧鬆緊度和反彈力度的一個裝置。

7、阻尼器就像是一個充滿了油的打氣筒。氣泵上下移動的速度依賴於供油透過孔洞的大小和油的粘稠程度。所有的車都有彈簧和阻尼,在前叉上,彈簧是隱藏在內而在後減震上,彈簧是曝露在外部的。前後輪上的懸掛是分離工作的,可以根據路面情況和騎行方式分別進行響應。

1、1種摩托車前減震器,包括套筒(4)、前叉管(3)、定位管(5)及減震 彈簧(2),前叉管下端位於套筒內與套筒滑動配合,定位管位於套筒內,其下端 與套筒下端緊固連接,上端位於前叉管內與前叉管滑動配合,定位管下端圓柱壁 上開設有放油孔(10、11),其特點在於:在定位管(5)內下端和上端分別設定 有限位彈簧(8)和復位彈簧(6),其間設定有浮動活塞(7)與定位管滑動配合, 浮動活塞(7)由與復位彈簧(6)接觸的上活塞(15)和與限位彈簧(8)接觸 的下活塞(12)組成,上、下活塞(15、12)間由連接杆(13)聯爲1體,在上 活塞(15)上開設有通孔(14),所述開設在定位管(5)下端圓柱壁上的1放油 孔(11)位於上、下活塞(15、12)之間,另外一放油孔(10)位於下活塞(12)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