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儒家三戒顏子四勿的解釋

心理 閱讀(8.34K)
儒家三戒顏子四勿的解釋

孔夫子的教導:少年戒色,中年戒鬥,老年戒得。

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痛點。

少年時期精力旺,慾望強。容易沉迷色慾,傷身損壽。

中年人血氣方剛,容易流於爭強鬥狠,小事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老年人經歷多了,容易變得現實勢利,或者巴不得多留點給子孫。過了美人關,錢這一關卻難過得去。不知留財惹亂。

故而,戒之。

不但佛門有戒,儒家也有戒。

國學大師錢穆說: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讀《論語》,也應該介紹別人讀《論語》。

《論語》的編撰着深懂人性,採用格言式寫作,非常適合碎片化閱讀。

筆者二十多歲纔讀《論語》,是幾本相見恨晚之經典著作之一。“顏子四勿”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論語·顏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所謂“顏子四勿”,就是顏淵的四不做。即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看,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聽,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說,不合符禮教的事不能做。

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篇》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爲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備對女色的迷戀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備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備貪得無厭。”

“四勿”是顏淵問仁,孔子所作回答。從日常一言一動中做出了明確的指導,是後學修爲的不二法門。養正蒙學也多從此而入手。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