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古代吃晚飯的時間

心理 閱讀(3.14W)
古代吃晚飯的時間

古代人吃飯只吃兩頓,就連皇帝也不例外,古代皇帝一天一般是兩次正餐,早膳時間在上午7點,晚膳時間在下午1點。

在中國古代,沒有早中晚三餐,只有朝食和哺食,也就是一早一晚的意思。古人的作息時間與我們現在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由於古代的夜生活幾乎沒有,古人們基本上晚上七八點就開始休想了,換句話說,基本上天黑就睡覺。

既然睡的早,那起牀時間自然也早。古人們基本上在六點之前就已經起牀了,皇帝上朝就是這個時間,大臣們五點就要從被窩裏爬起來。

早飯的時間大概是上午9點多的樣子,太陽到達天空東南角的位置時開始吃飯,也就是9點多。請注意,吃完飯以後,是沒有現在的午飯的(一定要吃飽)。

晚飯的時間大約在下午4至5點之間,吃完這頓飯以後,古人們基本上就要準備睡覺了。當時沒有什麼夜生活,朝廷推行宵禁政策,隨便在大街上晃悠被抓住可不得了。

漢 代以後,一日兩餐逐漸變爲三餐或四餐。並且,三餐開始有了早、中、晚飯的分稱。早飯,漢代稱爲寒具,指早晨起牀漱洗後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點心之稱。《能改齋漫錄》雲:“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爲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

至今,我國許多地區仍稱早飯爲早點。午飯,古人曾稱之爲“中飯”或“過中”。

下午4至5點

晚飯的時間大約在下午4至5點之間,吃完這頓飯以後,古人們基本上就要準備睡覺了。

漢代以後開始吃晚飯現代人都習慣於一日三餐,實際上秦漢以前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第一頓稱“朝食”或“饔”,在太陽行至東南方(隅中)時就餐。第二頓稱“飧”或“食”,在申時(下午四點左右)進餐。漢 代以後,一日兩餐逐漸變爲三餐或四餐。並且,三餐開始有了早、中、晚飯的分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