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混沌邏輯原理

心理 閱讀(3.31W)
混沌邏輯原理

混沌理論是一種兼具質性思考與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討動態系統中無法用單一的數據關係,而必須用整體,連續的數據關係才能加以解釋及預測之行爲。

混沌理論

“一切事物的原始狀態,都是一堆看似毫不關聯的碎片,但是這種混沌狀態結束後,這些無機的碎片會有機地彙集成一個整體。”

混沌一詞原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亂狀態,古希臘哲學家對於宇宙之源起即持混沌論,主張宇宙是由混沌之初逐漸形成現今有條不紊的世界。在井然有序的宇宙中,西方自然科學家經過長期的探討,逐一發現衆多自然界中的規律,如大家熟知的地心引力、槓桿原理、相對論等。這些自然規律都能用單一的數學公式加以描述,並可以依據此公式準確預測物體的行徑。

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發現許多自然現象即使可以化爲單純的數學公式,但是其行徑卻無法加以預測。如氣象學家Edward Lorenz發現簡單的熱對流現象居然能引起令人無法想象的氣象變化,產生所謂的“蝴蝶效應”.。60年代,美國數學家Stephen Smale發現某些物體的行徑經過某種規則性變化之後,隨後的發展並無一定的軌跡可循,呈現失序的混沌狀態。

混沌理論還有一個是發展特徵,其有三個原則:

1、能量永遠會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徑。

2、始終存在着通常不可見的根本結構,這個結構決定阻力最小的途徑。

3、這種始終存在而通常不可見的根本結構,不僅可以被發現,而且可以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