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藏族學生怎樣提高語言組織能力

心理 閱讀(3.34W)
藏族學生怎樣提高語言組織能力

藏族學生提高語言組織能力的方法就是多進行語言方面的知識積累和練習。

需要,是心動需要說的學科,要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平時要多注意這方面的積累,並進行適當的語言能力練習,就會有所進益

提高藏族幼兒漢語言表達能力,一是要利用多種形式和方法讓幼兒儘快完成從母語到普通話的過渡二是營造多元化語言學習氛圍,積極創設各種良好語言環境,引導幼兒積極學習三是注重家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四是遵循學科教育規律,多種領域拓展幼兒語言能力,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提高幼兒觀察、想像和語言思維等綜合能力,促使幼兒的漢語言表達能力快速提高。

一、利用多種形式和方法讓幼兒儘快完成從母語到普通話的過渡

剛入園的一部分幼兒從小在牧區生活,使用的是藏語。一進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用普通話交流,他們一句也聽不懂,整天哭鬧,不願上幼兒園,還有個別幼兒整天不言不語,像個“小啞巴”。爲了讓幼兒儘快完成從母語到普通話的過渡,首先要合理配備教師,即一個班的兩位帶班教師中,一位教師精通藏語,先用母語與之交流,接着,耐心地用藏語單詞夾着普通話交流,在帶班期間無論組織幼兒的日常活動,還是組織正式的活動,藏、漢雙語交替使用而另一位教師則在帶班期間始終使用普通話,這樣,讓幼兒在幼兒園裏始終處於兩種語言的環境中,結合語言具有習得性的特點,加強與幼兒的談話,內容選擇幼兒身邊隨時發生的事,讓他們在情景中自然而然的說,漸漸的,他們就會說普通話了,而且發音準確,臉上有了笑容。

二、注重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語言符號系統具有地域的、民族的差異性。幼兒期是學習語言、形成口語的關鍵時期,孩子好模仿,敢講敢說,喜歡與人交往,因此,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教師和家長可爲幼兒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比如在幼兒周圍的事物上貼上文字標籤或符號、圖片,如在門窗上貼上“門”“窗”,在“火”字下畫上火苗等,讓幼兒感受到文字的無處不在在日常交流時鼓勵孩子習慣使用普通話,交流時能使用較規範的語言。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透過觀察不同的圖片、文字元號,瞭解了圖片及文字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意義,並萌發自己使用漢語言、文字的願望。教師要重視幼兒口語發音的矯正工作,用普通話與幼兒交談,做到發音正確、說話完整、清晰,語速要慢,以便幼兒模仿。積極爲幼兒提供練習發音的機會並對個別幼兒不正確的發音和不到位的音進行重複訓練,對發音部位、發音口形、語感、語義都應找出弊病、解釋清楚。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在家與孩子交流時反覆用藏、漢雙語轉換,讓幼兒逐步理解每個詞語分別用藏、漢語該怎麼講,使在園內形成的良好語言習慣得到鞏固。

三、注重家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良好的語言素養及教養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語言發展。陳鶴琴先生說過:“幼兒教育光靠幼兒園一方是無濟於事的,只有家園同心協力才能發揮作用。”由於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性,許多少數民族家長習慣使用本民族語言與幼兒交流,不讓孩子在家說漢語,造成了教育的兩面性,學校教育成果很難保持。因此必須要貫徹以園爲本,家園合作的培養思想,提高幼兒的口語能力。讓家長意識到孩子漢語水平差對今後學習的重大影響,提高對培養幼兒早期閱讀及語言表達能力重要性的認識,開始有意識的將注重漢語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在家庭儘量創設普通話語言環境,與幼兒交流時還要注意:不說口頭禪,不說不完整的話和髒話。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指導家長的理念,利用家長會、家園聯繫冊、家長園地以及幼兒入園、離園時間,爲家長提供科學的指導。如:要求家長帶孩子外出時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重視隨機教育重視經驗對語言發展的積極作用等。家長和教師要不斷地進行經驗交流,便於總結更科學的語言學習方法和經驗,更好地指導孩子學習。

四、遵循學科教育規律,多種領域拓展幼兒語言能力

漢語言不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種文化載體。在引導幼兒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既要遵循科學教育規律還要遵循幼兒發展規律,透過各種活動豐富拓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園除了語言教育活動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如數學、科學、音樂、美術、社會、健康等。這些教育活動雖然不是以語言爲主要內容,但其中部分活動包含着大量的語言教育因素,兒童在這些教育活動中也在不斷地學習新詞新句,嘗試用語言與同伴或周圍成人交往。因此,教師可以有機結合在五大領域活動中,在一系列主題活動中聯繫幼兒的生活,充分利用遊戲化手段,把語言學習活動貫穿到有趣的遊戲之中,讓他們玩中學、學中玩。

1.把語言學習活動貫穿到有趣的遊戲之中。利用遊戲這一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形式開展語言教學,充分利用遊戲化手段,教師創編各種語言遊戲,將遊戲寓於一日活動之中,在晨間活動、自由休息時巧妙地安排語言遊戲,如:小班以“幼兒園裏真好玩”爲主題進行遊戲,激發幼兒語言興趣,中大班,可以選擇藏族民間傳統遊戲或自編遊戲中進行語言學習,讓遊戲成爲孩子語言學習的有效途徑。

2.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語言教學活動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闢圖書角,投入圖文並茂的畫冊,定期更換新書,也可以鼓勵幼兒從家中帶來相關書刊與同伴共享。開展幼兒講故事、編故事、創編故事等活動,會說完整、通順的語句,會使用一定數量的學過的文字,適當開展比賽活動激發幼兒的競爭意識和表演才能。教學中爲幼兒提供有圖片有文字的圖書,並配以故事錄音帶,讓幼兒邊聽錄音邊看圖與文字,調動幼兒的多種感覺器官,對提高口語表達與獨立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開展“故事大王”活動,選用幼兒熟悉的藏族民間故事讓幼兒在自然輕鬆,毫無拘束的狀態下用普通話講述,幼兒對故事作品感興趣,能記住故事的發展順序及主要情節,把握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充分調動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在活動結束時幼兒評出“故事大王”,並舉行頒獎儀式。透過這種活動爲幼兒提供了大膽表現的機會,平時膽小的幼兒也能積極參與,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學習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另外,複述故事、圖夾文故事、看圖講述、創編、看看說說、玩玩說說、做做說說等多種方法是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3.在數學活動中注重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如在數學活動中有一首兒歌《小兔子,開鋪子》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師先把兒歌抄下來,和幼兒反覆朗讀兒歌,加深對量詞:“個”、“把”、“張”等的印象,同時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兒歌中的祕密,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兒歌中有“一”至“十”十個數字,每一句裏都有 “小”字,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去思考、發現,同時幼兒的閱讀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調動起了幼兒主動閱讀的學習興趣。

4.在輕鬆愉快的藝術活動中習得語言能力。手工製作深受幼兒喜愛,在進行手工活動《製作小汽車》時,首先引導他們學習閱讀符號············ (向外折), —·—·—·—(向內折),提醒他們剪和折時注意觀察符號,孩子們很認真地剪着、折着,玩的很開心。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有些小朋友給自己的汽車添上圖畫,有些小朋友給自己的車編上了號碼,教師可以組織一個車展活動,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鼓勵他們在同伴面前講解自己製作的小汽車,雖然他們對汽車的經驗不夠豐富,但孩子們對這一話題興趣濃厚,能積極地參與活動,活動後又主動收集有關汽車的資料與同伴交流,極大地豐富了幼兒的知識和語言。

5.藉助社會活動發展幼兒語言。社會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素材,有利於讓幼兒從身邊的事物中情不自禁地想象和表達。廣告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可以充分利用廣告讓幼兒學習語言。幼兒能說出很多廣告,並且興趣很濃,還能創編廣告,喜歡爲更多的事物做廣告,從而達到發展語言的目的也可以經常組織一些表演活動,讓幼兒在感興趣的情境中自然的表達情感,以此來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6.透過健康活動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在開展科學活動時,可以選擇具有地域特色的遊戲,如:“大象拔河”、“舉沙袋”等遊戲,教師先和幼兒討論確定遊戲規則和玩法,讓他們對自己熟悉的遊戲進行講解和闡述,便於激發幼兒興趣,做到邊思考邊講述,再讓幼兒玩遊戲,之後引導幼兒講述遊戲過程中的感受,不知不覺中語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透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擴展幼兒的經驗,爲幼兒語言的發展提供條件,同時又發展了其他能力。透過以上活動,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運用規範語言進行語言表達的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逐步養成了閱讀圖書的好習慣,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將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學會、運用,使幼兒的漢語言表達及閱讀興趣在原有水平上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爲他們今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