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老子發明了什麼

心理 閱讀(2.36W)
老子發明了什麼

老子的成就主要體現在《老子》一書裏。《老子》,又名《道德經》或《德道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爲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鉅著。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老子的成就主要體現在《老子》一書裏。

《老子》,又名《道德經》或《德道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爲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鉅著。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有學者認爲《老子》並非成於一時,作於一人。

此書共計五千字左右,最初稱爲《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後來稱《道德經》,並分成八十一章,編爲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

天道理論老子思想的主要範疇是“道”,“道”字在《老子》書中出現了七十三次,天道自然無爲是《老子》一書的主旨。道是一種混沌未分的初始態,無爲自化,清靜自正,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爲化生萬物的根源道常無名,無爲而無不爲,它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以柔弱勝剛強,是最高的善道是不可言說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持之不得。

道既是宇宙的本體,又是萬物的規,還是人生的準則。儒家以天、地、人爲“三オ”,老子則以道、天、地、人爲“四大”。“四大”在“三オ”之上增加了道,就給中國文化思想的架構,開啟了一個極其高遠、極富想像力的思想空間。道是出自形而上,而貫穿形而下的而且在貫穿中,不給天與帝這類有意志、有目的的造物主,留下任何插足的餘地。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之道是在從根本上改造原始道論的基礎上的一個偉大的發明。

老子畫像道作爲天地萬物存在的本原與本體,締造、成就了天地萬物。但道成就天地萬物,並非有意作爲,而完全出於無意作爲,完全是自然而然。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自然者,自得其然也。自然是對道之狀態與作爲的形容,而非道之外更有一實體的自然。“生而不有,爲而不恃”,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順其自然,這就是道的本性。道之本性是自然無爲,但正是這種無爲,成就了有爲正是因爲無爲,才成就了一切。這種現象,被老子加以哲學的高度概括,就是“無爲而無不爲”。

“無爲而無不爲”,不僅是道之大德、大用,同時也是支配天地萬物之最根本規律,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法則,是所謂“道理”。“不自生,故能長生”,“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這是天地萬物之理。“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這就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則。“無爲而無不爲”,不僅是道之用、道之理,同時亦是“道術”,是侯王治理國家的根本手段和方法,侯王之“王”天下、治天下,亦當以道爲法,“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以“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老子只是創作了一部《道德經》,沒有什麼發明。

老子,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出生於周朝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爲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老子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爲而治、不言之教、物極必反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