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亞洲金融風暴詳細過程

心理 閱讀(1.24W)
亞洲金融風暴詳細過程

20世紀80年代,亞洲國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浪潮,推動着全球跨境資本規模顯著上升。90年代初,美國陷入短暫的衰退,發達國家持續降低利率,1992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只有3%,發達國家的低利率就使得國際金融機構開始轉向發展中國家投資,以獲取更多的回報,亞洲經濟高增長以及穩定的匯率成了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亞洲國家資本帳戶開放,吸引大量短期資本流入。比如泰國在1996年基本放開資本項目,泰國當年吸引直接投資23億美元,而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規模高達155億美元。由於中國資本帳戶尚未開放,同期中國吸引直接投資爲402億美元,但是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只有39億美元。

亞洲國家在金融危機前其實擁有良好的經濟基本面。1991-1996年,發生危機的四個國家(印尼、馬來西亞、韓國和泰國,以下簡稱“危機四國”)基本面很好,經濟增速7%-9%,通脹率在10%以下,儲蓄率在30%-35%,投資率在32%-41%之間。除了韓國外,其他國家財政均爲盈餘,泰國1997年危機爆發前財政盈餘一度達到了GDP的2.6%。

再來看看這其中的風險:

但是這裏大家要注意風險敞口和金融脆弱性。第一,由於投資率高於儲蓄率,“危機四國”的經常帳戶均爲赤字,規模達到GDP的3%-8%。第二,爲了彌補貿易赤字,“危機四國”私人部門均嚴重依賴短期借貸,外匯儲備較少。銀行和私人部門的海外債務支撐了國內的投資,存在嚴重的貨幣和期限錯配。1996年,泰國的短期借款佔銀行貸款的1/4,佔貨幣供給的246%,同期中國的數據只是4%、7%。第三,國內金融自由化,東南亞國家發展滯後,金融監管不力,裙帶資本主義盛行,道德風險問題突出,企業和銀行追逐高風險投資。

山雨欲來風滿樓:

1995年美元升值,這導致釘住美元的泰國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出口競爭力下降,貿易逆差擴大。同時1996年,泰國房地產泡沫破滅,衝擊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1996年2月-1997年6月,股市累計下跌62%。國際收支惡化,金融市場動盪加劇了泰銖貶值的壓力。泰國央行爲維護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不斷的消耗外匯儲備。1997年7月2日,泰國因外匯儲備耗盡不得不放棄固定匯率制度,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泰銖大幅度貶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亞洲多個國家受到金融危機衝擊,泰銖貶值後,印尼、馬來西亞、韓國的匯率也失守,貨幣大幅貶值,資本大幅流出。由於銀行和企業擁有大量短期海外債務,在資本流動逆轉後,遭到貨幣錯配和期限錯配的雙重打擊,銀行和企業資產負債表嚴重受損。金融機構和企業大量破產,經濟陷入嚴重衰退。1998年,“危機四國”的GDP下滑6%-14%。中國由於對短期資本流入的管理,受到危機的影響相對較小。隨後亞洲金融危機傳染到俄羅斯,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宣佈債務違約。1999年1月,危機又進一步傳染到拉美國家,巴西發生債務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