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古箏平沙落雁賞析

心理 閱讀(2.39W)
古箏平沙落雁賞析

《平沙落雁》也叫雁落平沙,聽這⾸曲⼦,猶如欣賞意境悠遠的古代⽔墨畫,《古⾳正宗》中描述此曲:“蓋取其秋⾼⽓爽,風靜沙平,雲程萬⾥,天際飛鳴。借鴻鴣之遠志,寫逸⼠之⼼胸也。……通體節奏三起三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雲霄之縹緲,序雁⾏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迴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羣,飛鳴宿⾷,得所適情:⼦母隨⽽雌雄讓,亦能品焉。”

逸⼠即隱⼠,指隱居⼭林、不貪圖名利⽽⼈品脫俗的讀書⼈。孔⼦雲,“天下有道則見,⽆道則隱”。按說崇禎七年正是⼤明王朝飽受內憂外患的時代。此時路⾏將盡,天下有識之⼠⽆不憂⼼忡忡。此時刊印《古⾳正宗》也許作者另有深意。上⾯的解題⽂字意趣盎然,並⽆半點憂天憫地的情緒在內。也許“借鴻鴣之遠志,寫逸⼠之⼼胸也”兩句,正是中⼼點題之句。

整個樂曲充分運⽤了古琴彈奏中泛⾳、滑⾳等表現⼿法的使⽤,描繪了江上蒼茫的黃昏暮⾊,然後旋律⼀轉變爲活潑靈動,點綴着雁羣鳴叫呼應。

該曲問世以後,深受琴家喜愛,不僅⼴爲流傳,⽽且經過發展,形成段數、定弦、調式、意境等⽅⾯不盡相同,⼜各具特⾊的多種版本,如諸城派的《平沙》,增⼀段在固定⾳型陪襯下⽤模擬⼿法表現⼤雁飛鳴、此呼彼應的情景,形象鮮明,別具⼀格。關於作者,有唐陳⼦昂、宋⽑敏仲、明朱權等不同說法。

北宋⼭⽔畫家宋迪以⼭⽔寒林畫作聞名,繪有《瀟湘⼋景圖》名世,其中《平沙落雁》便是其中之⼀。與《遠浦歸帆》《⼭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瀟湘夜⾬》《煙寺晚鐘》《漁村⼣照》,謂之⼋景。

歷代以《瀟湘⼋景》爲詩的更是不勝枚舉。如宋⼈劉改之詩《平沙落雁》:

江南江北⼋九⽉

葭蘆伐盡洲諸闕。

欲下未下風悠揚

影落寒潭三兩⾏。

天涯是處有菰⽶

如何偏愛來瀟湘。

元朝鮮于必仁的曲《普天樂·平沙落雁》:

稻粱收

菰蒲秀。

⼭光凝暮

江影涵秋。

潮平遠⽔寬

天闊孤帆瘦。

雁陣驚寒埋雲岫

下長空飛滿滄洲。

西風渡頭

斜陽岸⼝

不盡詩愁。

中國傳統藝術中意境的產⽣,常是緣於情與景、意與境的融合。在⼤⾃然的環繞之間,曲者讀其貌,⼯其形,得其神,取其魄。正是“外師造化,內得⼼源。”《平沙落雁》⾳域寬闊,旋律婉轉起伏,委婉流暢。節奏靜中含動,動中含靜,起轉承合疏⽽有序,聚⽽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