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陸抗的死爲什麼代表三國結束

心理 閱讀(1.78W)
陸抗的死爲什麼代表三國結束

  陸抗是大都督陸遜的次子,三國時期東吳最後的中流砥柱。

  公元245年,陸遜病逝,陸抗襲封江陵縣侯,後遷鎮軍將軍,鎮守西陵。

  公元264年孫皓繼位,封陸抗爲鎮軍大將軍、督西陵,公安等地諸軍事,後官居鎮軍大將軍、大司馬、荊州牧, 江陵侯 。被看成“一時之俊英,萬世之所敬仰”。

   公元272年羊祜以七萬優勢兵力從三個方向攻擊陸抗,陸抗只有三萬而且腹背受敵,陸抗出奇計打敗了羊祜。

  戰後羊祜認爲吳國雖然衰退,但仍然不可小看,只要陸抗在,西晉就別想踏入東吳一步。而陸抗雖然勝利,但晉軍的主力損失不大,亦不能過分追擊,本身東吳國力不行,只能採取守勢。

  羊祜從西陵之戰中發現了東吳的最大弱點,就是國力不行,吳主殘暴。所以羊祜才定下了攻心爲上的策略,勝利的天平逐漸偏向羊祜一方。

  對於東吳而言,陸抗是個標誌,他活着,東吳就有希望,他死了東吳就會亡。陸抗是東吳的守門員,孫家的續命丸,三國東吳最後的長城。

 公元274年,陸抗因病去世。五年後,吳國再也沒有名將,西晉來攻,東吳只好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