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太原市地理位置及特點

心理 閱讀(2.68W)
太原市地理位置及特點

太原市位於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北部地區,地理座標爲北緯37°27′~38°25′,東經111°30′~113°09′。北、東、西三面羣山巍峙,北靠系舟山、雲中山,東據太行,西依呂梁,南接晉中平原,汾水自北向南縱貫全境。古昔有“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之稱譽。太原市東、東北與榆次區、壽陽縣、盂縣爲鄰,南與交城縣、文水縣、祁縣、太谷區接壤,西、西北與嵐縣、方山縣毗連,北與靜樂縣、忻府區、定襄縣交界。

太原市輪廓呈簸箕形。最北端爲陽曲縣天翅堖,最南端爲清徐縣韓武堡,東端爲陽曲縣賈莊,西端爲婁煩縣大村溝。東西寬114.25千米,南北長107千米,周長約560千米。總面積6988平方千米,約佔山西省總面積的4.50%。

【地質 地貌】 地質。太原地處山西斷隆中部,位於呂梁斷拱、大寧臺陷、五臺臺拱、沁水臺陷的交匯處,新生代晉中斷陷盆地的北端,包括西山凹陷的大部。區內構造較爲簡單,構造線大體呈北東—南西向,蓋層向東或東南緩傾斜。其中西山凹陷賦存有西山煤田,是山西省六大煤田之一。境內出露地層有中太古界前五臺系,上太古界五臺系,中元古界長城系,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岩漿岩有太古代、元古代及中生代三期。

地貌。太原市東、西、北三面羣山合抱,中南部爲汾河河谷平原,整個地勢北高南低。地貌類型可分爲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谷地五種。山地4528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64.79%丘陵904平方千米,佔12.94%平原1093平方千米,佔15.64%盆地279平方千米,佔3.99%谷地184平方千米,佔2.63%。境內地勢起伏較大,高低懸殊,位於境西北婁煩縣的赫赫巖山主峯,海拔2708米,爲全市最高峯位於清徐縣西青堆的汾河漫灘,海拔760米,爲全市最低處,高差1948米。

【氣候】 太原市地處大陸內部,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夏熱、春秋短促、晝夜溫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冬季受西伯利亞冷氣團控制,夏季受東南海洋溼熱氣團影響。隨着季節的推移,兩大氣團在太原交互進退、此消彼長,發生着規律性的週期更替,形成冬季乾冷漫長,夏季溼熱多雨,春季升溫急劇,秋季降溫迅速,春秋兩季短暫多風,乾溼季節分明的氣候特點。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爲每平方米4927.90兆焦耳,全年日照總時數爲2285~258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390~423毫米,氣溫8.10℃~11℃,積溫2375℃~3121℃,地面溫度10.50℃~13.40℃,風速爲每秒1.40~2.20米,地面氣壓887.10~927.80百帕,相對溼度爲54%~58.20%,蒸發量爲1459~1991毫米。無霜期153~17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