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電子計算機一共出了幾代

心理 閱讀(1.51W)
電子計算機一共出了幾代

第一代計算機是以電子管爲邏輯元件的。1996年是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50週年。在爲此舉行的紀念儀式上,美國副總統戈爾按動了這臺被稱爲"埃尼亞克"(ENIAC)的計算機的電鈕,計算機上的兩排數碼燈隨即以準確的節奏閃爍到"46"這一數字,表示它誕生於1946年,然後又閃爍50下到"96",標誌計算機已經走過了不平凡的50年。這臺計算機是個龐然大物,裝有17468個電子管、7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000個開關,重達30噸,佔地面積160多平方米,耗電174千瓦,它工作時不得不對附近的居民區停止供電,製造費用45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1200萬美元)。然而,這個龐然大物的計算速度卻只有每秒5000次,僅及當今一臺普通個人電腦的幾千分之一,而後者輕輕一提即可帶走,售價低於2000美元。

第二代計算機問世於1954年,由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與電子管相比、晶體管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效率高、功耗低等特點,並把計算速度從每秒幾千次提高到幾十萬次。

三代計算機誕生於1964年,由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與晶體管相比,集成電路的體積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第三代計算機由於採用了集成電路,計算速度從幾十萬次提高到上千萬次,體積大大縮小,價格也不斷下降。

在計算機的發展史上,70年代初問世的第四代計算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對此,我們只要知道"微機"和"網絡"是第四代計算機的產物就會一目瞭然了。第四代計算機是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的計算機,高度的集成化使得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和其他主要功能可以集中到同一塊集成電路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微處理器"。第一臺微處理器"4004芯片"於1971年由英特爾公司研製成功,這塊集成了2300個晶體管的芯片的面積只有4.2*3.2平方毫米,其功能卻已相當於1950年時像房子那麼大的電路板。此後,微處理器的發展如同乘上了高速列車,每隔18個月,性能價格比就翻一番。

微處理器的問世不僅使得個人計算機--"微機"異 軍突起,讓計算機進入尋常百姓家,它還真正實現了計算機技術向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滲透。因爲微處理器的功能如此之大,體積又是如此之小,人們就可以把它安裝到各種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上了。現在人們常常講"機電一體化",其實就是用微處理器改造傳統的機器,通信設備和家用電器,使之接受電腦芯片的控制。

第四代計算機在實現微型化的同時,還實現了巨型化。當然,從體積上說,如今最大的巨型機也未必能和第一臺計算機相比,但它的運算能力則達到了第一臺計算機的百萬倍、千萬倍甚至上億倍。1996年12月11日,美國耗資5500萬美元製成了每秒可運算1.4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這臺計算機的體積相當於57臺冰箱,使用了9000多塊"奔騰"芯片,可以在15秒鐘內完成筆算需要25萬年,個人計算機需要2天才能完成的任務,將主要用來進行核試驗、天氣和自然災害預報、基因研究、太空模擬試驗等數據量非常巨大的研究工作。我國在巨型機的研製上也擁有相當實力,1997年6月19日,每秒浮點運算達100億次的銀河一Ⅲ並行巨型計算機在我國研製成功,它標誌着我國在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上實現了新的突破。

現在是五代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