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是什麼

心理 閱讀(1.26W)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是什麼

何不食肉糜出處

出自《晉書·惠帝紀》:帝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爲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爲官,在私地爲私。”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矇蔽皆此類也。

譯文:

司馬衷曾經在華林園裏遊玩,聽到蛤蟆咕呱咕呱的叫聲,就對侍從們說:“這叫喚的東西是官家的還是私人的?”侍從們說:“這叫喚的東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到了天下災荒的年歲,百姓餓死,司馬衷竟然問:“他們爲什麼不吃肉粥呢?”他的昏聵癡頑都是這種樣子的。

不食肉糜,是晉惠帝執政時期的一個名詞。指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出自原文"何不食肉糜?"其矇蔽皆此類也。

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爲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爲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終於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爲什麼不去吃肉粥呢?)

西晉時有個很強悍的皇帝晉惠帝,他有一句很強悍的名言:“何不食肉糜”這段典故出自《晉書·惠帝紀》。當時天下發生很大的饑荒,很多百姓餓死了,晉惠帝聽說這件事後,問大臣:“百姓怎麼會餓死啊”大臣回“百姓沒有饅頭吃啊。”晉惠帝問:“沒饅頭吃,爲什麼不吃肉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