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目中無牛典故

心理 閱讀(2.86W)
目中無牛典故

《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後因以“目牛無全”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戰國時期,道家代表莊周講一個故事: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嫺熟,刀子在牛骨縫裏靈活地移動,沒有一點障礙,而且很有節奏。梁惠王看呆了,一個勁誇他技術高超。廚師說他解牛已經19年,宰牛時已經看不到一頭全牛了。

目中無牛,指的是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這個詞出處是先秦·莊周《莊子·養生說》: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這個典故說明這個廚師解牛的技術非常嫺熟,非常高超。後來這個典故就演變成了成語:“目無全牛”。所以“目無全牛”這個成語比喻的就是,一個人技術很熟練,熟練到不用看到全部,就能夠知道該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