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鄉村裏的音籟表達了什麼

心理 閱讀(1.35W)
鄉村裏的音籟表達了什麼

鄉村裏的音籟是現代詩人徐志摩創作的

《志摩的詩》

小舟在垂柳蔭間緩泛--

一陣陣出秋的涼風

吹生了水面的漣漪

吹來兩岸鄉村裏的音籟.

上大學期間的一個暑假,我和父母回到了父親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一個小小的村落.剛到那裏時,那裏的一切都讓我反感,甚至父親說呼吸時清新的空氣,我一聞都感覺充斥着一股難聞的異味.太陽落山了,好歹捱過了一天,想看看電視輕鬆一下,竟然被告知沒有有線電視.夜深了,躺在“硬板牀”上我輾轉難眠,耳邊蚊子在“嗡嗡”的計劃它們的赤膊大戰窗外田裏青蛙在“呱呱”的商量他們的蛙生去向.剛剛感覺有了睏意,卻傳來了“半夜雞叫”......天啊!那刻的感覺只有一個,就是回家,躺在軟綿綿的牀上,靜靜的、美美的,睡上一覺.

第二天,我和爸爸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聽爸爸給我講他孩童時的故事,一起幫他尋找兒時的影子.看爸爸講的繪聲繪色,興致勃勃,我突然對周圍的一切有的新個看法和感覺.就在這時候,前面傳來了幾個孩子爽朗的笑聲,這個笑聲是我聽過的最美的聲音,彷彿失聰的人突然恢復了聽力,心中受到強大的震撼.孩子們走近了,我看到他們純真的笑臉,閉上眼睛靜靜的聆聽......

這天晚上,我睡的特別香,耳邊蚊子在"嗡嗡"的哼着催眠的小曲窗外田裏青蛙在排練他們新的合唱曲目.天要亮了,大公雞吹響了清脆的起牀號角......天啊!我彷彿置身於音樂的海洋

回家的路上,我貪婪的呼吸着,這充滿芳香的清新空氣,耳邊鳥兒的歌聲伴我一路前行.

音樂與人生關係密切,音樂與人的生存、成長,發展緊密相連.愛樂,是人的天性,對音樂的需要,是人的共性.其實音樂無處不在,人人都有音樂的耳朵,只是也許你還沒有發現它.培養音樂的耳朵,先要學會體驗和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這是我認爲最關鍵的.一位老師說過:要愛護學生的音樂好奇心要尊重學生的音樂感受讓學生體驗“樂(yue)”即是“樂(le)”.他所說的這三點,正是道出了,培養學生音樂耳朵的關鍵所在.但是要想讓學生真正發現音樂的美好,要從鄉村裏的音籟聽起.因爲那是大自然的聲音,是獨一無二的完美“交響曲”.

我每次上課前,總是讓學生先靜靜地閉上眼睛傾聽窗外的聲音.雖然城市裏沒有大自然的美妙聲音,可是我們也不能把他們一概而論的歸爲噪音,汽車的鳴笛聲有什麼聽起來也很俏皮的.心中有美好的事物,有曼妙的音樂,那你就能擁有音樂的耳朵.用音樂的耳朵來聆聽世界.

“我獨自憑着船窗閒憩,靜看着一河的波幻,靜聽着遠近的音籟,又一度與童年的情景默契.

這是清脆的稚兒的呼喚,田場上工作紛紜,竹籬邊犬吠雞鳴......

這正是鄉村裏的音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