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大中小楷書的尺寸範圍

心理 閱讀(1.08W)
大中小楷書的尺寸範圍

這個在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界定,一般用紙的尺寸來界定楷書的尺寸。

一般小於1.5cm的屬於小楷,如靈飛經,道德經,洛神十三行,樂毅論等,有的如陰符經則小5-6mm,文徵明的小楷也大多如此。

中楷1.5-3cm,最典型中楷《九成宮碑》,另外多寶塔,雁塔聖教序等也都屬於中楷。

大楷3cm-5cm,《勤禮碑》,《神策軍碑》等等都屬於大楷。

大楷、中楷、小楷只是習慣的稱法,沒有固定的標準。就好像我們說“小孩子”,究竟幾歲以下才算是小孩子,說不出一個準數。

豐坊提到歐陽詢《九成宮》,字大一寸(一寸約等於3.333釐米)見方,歷史上稱爲叫寸楷,以寸楷爲標準,大致來說,大過寸楷就是大楷,小過寸楷就是小楷。這當然是很粗疏的定義。

如果要講得嚴格一點,大楷至少要寸楷兩倍大,也就是兩個平方寸。

擴展資料: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

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爲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 鉤)等筆畫,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是字型中的楷模,所以稱爲楷書,一直沿用至現代。

楷書有楷模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六朝人仍習慣地用着它。

例如羊欣《採》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雲:“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最爲流行的一種書體。在楷書產生之前,我國的書法已產生了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書體。

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爲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

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爲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爲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範統一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範化書體。

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

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爲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爲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闢廣闊的天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小楷

百度百科-大楷

大中小楷,是一個寬泛的概念。

大楷一般指直徑七,八釐米,十釐米以上的指書。

小楷一般指直徑1.5釐米左右的楷書。

大楷和小楷之間尺寸的楷書,就是中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