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什麼是貨幣的中值

心理 閱讀(2.87W)
什麼是貨幣的中值

貨幣中性是指貨幣供給的增長將導致價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長,對於實際產出水平沒有產生影響。傳統的貨幣數量論認爲貨幣量的增減只會導致一般物價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變化,而不會帶動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貨幣是中性的。

貨幣中性理論

總體來看,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的經濟學家都認爲貨幣供給量的變化隻影響一般價格水平,不影響實際產出水平,因而貨幣是中性的。

1、古典學派的貨幣中性論

古典學派經濟學家將統一的經濟整體機械地分爲實物方面和貨幣方面,他們一般把貨幣作爲與實體經濟沒有內在聯繫的“外生變量”,強調貨幣的中性,即貨幣的供給變化不影響就業、產出等實際變量,從而形成了傳統的兩分法和所謂的“貨幣面紗論”。在“古典”學派經濟學家看來,經濟的長期發展完全是由實物部門決定的,因而政府任何積極的貨幣政策都是多餘的,甚至是有害的。貨幣政策任務只是在於控制貨幣數量,穩定物價水平,維持貨幣的購買力。

古典學派貨幣中性論理論的典型代表是貨幣數量論。貨幣數量論最基本的觀點是貨幣供應量變化將最終體現於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化上。我們可以透過劍橋方程式和費雪方程式清楚地說明這一問題。劍橋方程式M=kPY和費雪方程式MV=PY雖然形式不同,但這兩個方程式卻表現了同一實質內容的關係:即國民收入水平((Y)與價格水平(P)、貨幣供應量(M)之間的數量關係。假定k(貨幣餘額與名義國民收入或實際國民收入的比例係數)或V貨幣流通速度,即一單位名義貨幣餘額的流通速度)不變、Y也不變,則貨幣供給量M的變化將完全體現於價格P的變化上,所以貨幣是中性的。

貨幣中性論的另一理論支柱是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論。他認爲經濟本身是一個整體,任何一種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不僅取決於該商品的價格,而且取決於其他所有商品的供求和價格,如果一種商品出現超額供給,則其他商品必然出現超額需求,這種暫時的不均衡將透過自發的價格調整而迅速消除,貨幣的出現不過是在已有的商品系列中添加一個特殊的商品而已,利息只是這個特殊商品的“價格”,貨幣均衡的實現和利率的決定過程,同其他任何商品供求均衡及價格的決定過程是一樣的,它的存在既無助於也不妨礙經濟的全面均衡,貨幣對經濟是“中性”的。

帕廷金試圖將古典學派傳統的貨幣數量論與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結合在一起。他提出了實際貨幣餘額這一概念,並認爲個人的實際貨幣餘額水平在一定時期內是一個常量,透過這一概念,他將貨幣變化引入了一般均衡分析。在一般均衡已達到的情況下,假使MS/P的水平一定,如果貨幣供應量增加一倍,那麼實際貨幣餘額水平也將隨之上漲一倍,由此必然造成對物品的過度需求,由於是在充分就業水平之上,過度需求必然造成價格水平上漲,只有價格水平也上漲一倍,實際貨幣餘額水平方能恢復常態,這時,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水平沒有受絕對價格水平變化的影響,實際部門也就不會作出調整。所以貨幣是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