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劍膽琴心指的是誰

心理 閱讀(1.01W)
劍膽琴心指的是誰

指的是王越和蔡邕。王越作爲東漢末年有名的劍客,三國時期史阿的師父,曹丕的師公。這便是劍的由來,而琴便是指的蔡邕,因爲蔡邕善鼓琴。

該成語也作琴心劍膽,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出自:元 吳萊《歲晚恍然有懷》詩:“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近義詞有:俠骨柔腸、劍氣簫心,劍膽琴心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指人剛柔相濟。

譚嗣同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劍膽琴心”的雅號。

在中國的歷史上,維新志士譚嗣同(1865年-1898年)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偉丈夫,他爲戊戌變法慷慨赴義的壯舉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譚嗣同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劍膽琴心”的雅號。 在才常路的“譚烈士專祠”裏,曾經有一幅譚嗣同攝於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歲,外穿月白色長衫,內着玄色武士裝,左手叉腰,右手持劍,濃眉俊目,閃閃似電,有一種立如山嶽、傲視死神的凜然正氣。譚嗣同短暫的一生中,兩劍三琴陪伴他度過了不少蒼茫歲月。

有湘人餘德泉撰寫對聯:“壯矣,維新欲殺賊而未迴天,終成國恨快哉!喋血屹崑崙以昭肝膽,長醒吾民。”正是化用了那首《獄中題壁》的詩意。

“戊戌變法雖然失敗,,譚嗣同也被殺,他的那種願以頸血刷污政,視死如歸的精神不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敗和黑暗,同時也爲人民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後人永遠去敬仰。”

“同樣是湖南人,同樣是書生救國,稍早的曾國藩走到了傳統“人臣”道路上的最高階段,而菜市口引頸待戮的譚嗣同,則有一種以身殉道的悲壯。這種悲壯,終結了湘學“經世致用”精神在傳統道路上的努力,開創了湖湘志士新的救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