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第四工業革命的時間和標誌

心理 閱讀(2.74W)
第四工業革命的時間和標誌

四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及標誌分別是:

1、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

標誌: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簡介: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爲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爲標誌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係的變革,被稱爲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繫,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爲世界霸主。

2、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

標誌: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資訊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峯。

簡介: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爲一個整體。

3、第三次工業革命:

時間: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標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爲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簡介:

第三次工業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裏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爲主要標誌,涉及資訊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資訊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

4、第四次工業革命:

時間:21世紀開始第四次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

標誌:智能化(資訊化),即資訊技術的升級創新與應用。

簡介:

第四次工業革命一般指工業4.0,是基於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作出的劃分。按照共識,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資訊化時代,工業4.0則是利用資訊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能化時代。

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爲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隨後由德國政府列入《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該項目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其技術基礎是網絡實體系統及物聯網。

德國所謂的工業4.0是指利用物聯資訊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資訊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1、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2、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後期,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3、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40-50年代開始,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等技術的發明4、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也就是智能化時代。

擴展資料

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日益分裂成爲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辛勤勞動,直接創造財富,卻相對日益貧困,他們爲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時在和資產階級進行鬥爭,工人運動興起。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爲一個整體。

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國際關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一方面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另一方面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具有強大的動力。同時,第三次科技革命擴大了世界範圍的貧富差距,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

第四次工業革命產生於美國和中國,以智能社會、工業互聯網、萬物互聯、芯片技術、航天技術、太陽能技術、核聚變、量子計算與傳輸等全方位自動化、資訊即時共享爲標誌。時間應從2020年開始(此前川普已開始),因爲美國從此開始全面打壓中國科技產業和科學交流。

唯獨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在先行者全面打壓後來者的情況下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雖然是先進被落後用戰爭打壓下去的,但打壓主體(二戰)初期不是美國,美國是主動做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繼承者。

第四工業革命的結果,在15年後呈現基本態勢,30年後才能對世界定格。

第四次工業革命——智能化(現在)

現在,人工智能技術如火如荼,將整個世界推入了智能化時代。

智能化,首先意味着人機交互需要變得像人們之間的溝通、交談一樣簡單、便捷。

之前,人類必須透過“紙帶打孔、命令行、鼠標、鍵盤”等很不自然的方式來操作計算機。到現在,觸控、語音、手勢、人臉、AR、VR等等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人們幾乎不用學習就能“下意識、直觀地”與計算機、手機等設備進行交互。

其次,要達到智能化,需要讓機器像人一樣,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在此之前,各種設備和系統的行爲都是在設計研發時確定好的,程序怎麼寫、計算機就有什麼能力。

現在則不同了,大家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技術讓計算機可以透過學習很多帶標註的數據或者與自己“左右互搏”,來學會“識別一隻貓”,或者學會“下象棋”。

再次,智能化的範圍要進一步擴展。

人工智能技術與移動互聯網、5G、IoT等技術一起,不僅是要讓計算機變得智能和聰明,而且要實現“萬物互聯、萬物智能”,即讓電視、冰箱、空調、汽車等所有設備都聯網、都具備智能。

可見,人類正在邁入一個智能而美好的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