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中國的古稱有哪些

心理 閱讀(2.95W)
中國的古稱有哪些

中國古稱有華夏、神州、中華、九州、中土。

1、華夏

華夏也稱“夏”、“諸夏”。是中國古代周王朝的自稱 ,以區別與周王朝敵對的四方部落(四夷)。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聖潔,華夏是禮儀之邦,與外族胡人相對。

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諸侯,稱爲諸夏。古籍中將“華”、“夏”作爲中原,稱四方爲"夷蠻戎狄",“華夏”最初僅爲一文化概念 ,也是周王朝的自稱,至漢代以後成爲漢族的別稱,始帶有民族概念。

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孔子視“夏”與“華”爲同義詞。在甲骨文中,夏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

2、神州

神州(中國),又名“九州”。最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騶衍的人說:“中國名爲赤縣神州。” 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爲“赤縣神州”,有時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但更多的時侯是稱神州。

相傳炎帝統轄的土地稱爲赤縣,而黃帝統治的土地稱爲神州,赤縣和神州合稱“赤縣神州“,赤縣神州的範圍“東逾蟠木,西濟流沙,北至幽陵,南撫交阯”。

3、中華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爲中國 (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後隨着歷史演化,與各民族不斷融合,因此凡屬於中華文化範疇的皆屬中國。

4、九州

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 ,最早出現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爲古代中國的代稱 ,至遲自晉朝起成爲漢族地區的代稱 。

九州,意即漢地。五嶽五鎮四瀆都在九州這個地理範圍內,九州這個地理範圍是在漢代確立。

1912年後,“中國”是指代含有漢地、藏區等各個民族地區在內,達960萬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國家。

5、中土

中土指中國本土或中原王朝,也叫中原、中華、中夏、華夏、諸華。

古指中原地區,華夏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黃河中下游爲中心的地域概念,意爲國之中,天地之中。華夏民族的祖先根據天文、地理、和風水學的概念,認爲位於中嶽嵩山山麓的中原河南登封,位居天下居中的位置。

中原地區,位於千里太行山脈的南側,千里伏牛山脈、大別山脈的北側,後面的西方是巍巍天山、崑崙、秦嶺龍身,萬山之祖中嶽嵩山是雄踞東方的龍脈,黃河洛水爲華夏民族活動中心的聞名世界的兩河流域,河、洛、伊水中土三川盆地,是華夏族裔、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核心發祥地。

登封,古稱陽城,禹州,古稱陽翟、夏邑,偃師,古稱斟鄩,也是五千年曆史、文化、文明以來中華民族、華夏族裔最早生息、居住、繁衍、定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