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十天干的由來

心理 閱讀(5.78K)
十天干的由來

天干由來,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擾亂,黃帝憂民之苦,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

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早在公元前2697年,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爲紀曆之符號。

根據曆法知識我們知道,月的劃分是根據月亮的一次圓缺循環爲標準,分爲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個月,又加以閏月補其不足。所以天文上把黃道平面劃分爲十二宮,以日躔過宮劃分十二個月。我國古代把黃道十二宮以地支命名,十二宮又與二十八宿相對應,即子宮有女、虛、危三宿醜宮有鬥、牛二宿寅宮有尾、箕二宿卯宮有氐、房、心三宿辰宮有角、亢二宿巳宮有翼、軫二宿午宮有柳、星、張三宿未宮有井、鬼二宿申宮有觜、參二宿酉宮有胃、昴、畢三宿戌宮有奎、婁二宿亥宮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我們干支學中地支取象的象意來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天干,其意義應該也是來源於此。

干支是用來計時的,我們可以把黃道十二宮平面想象成鐘錶的錶盤,以地球爲錶盤中心,十二宮就是錶盤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當於七個指針,執行在黃道十二宮這個大表盤之上,形成一個巨大的時鐘。其中,太陽就是“年”指針,太陽繞地球執行一週回到原點就是一年的時間月亮就是“月”指針,月亮繞地球執行一週回到原點就是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前面講過二十四節氣是跟太陽過宮有直接聯繫,而和月球運轉沒有直接關係,所以造成了曆法上月令和節氣的時間差,因此我們干支學的月令是根據節氣而定,即跟日躔過宮相一致。我們再看兩個最慢的指針,即太陽系中兩個最重要的行星木星(歲星)和土星(鎮星)交會的週期,需要20年,即一個運如果兩星要在同一個宮位上(比如子宮)交會的話,則需要經過60年,即一元。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宮位的週期,則需要大致180年左右,即一個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體化,由夾角30度的一個宮位變爲夾角12.8度的一個星宿的宿位,則需要大致540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個大元。這個假設與實際天文學計算有出入,但如此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也更容易把時間和空間結合起來,因爲十二宮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間上的十二方位鐘錶的錶盤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場,即相對靜止的天地的氣場日月五星的執行攪動了原本相對靜止的能量場,日月五星在十二宮的位置分佈,就代表了當前時間內各星對各宮的影響力大小,即當前時間空間內天體能量的分佈狀態,其表達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