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闖關東|歷史

心理 閱讀(2.45W)
闖關東 歷史

清朝末年,以山東、河北兩地人民爲主體,持續大規模向東北三省移民,在歷史上這被稱作“闖關東”。

清入關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東北“龍興之地”墾殖頒佈禁關令,儘管禁令嚴厲,卻不能完全禁阻關內民衆進入東北。

山海關城東門,界定着關外和關內中原大地,從明清到民國期間,以山東、直隸爲主的關內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

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百姓,闖入東北,數量規模歷史最高。

“闖關東”僅是指從清朝同治年間到中華民國這個歷史時期內,中原地區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歷史。

 關東主要指山海關以東,即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四盟市(蒙東源於關東),今泛稱“東北”,明朝俗稱“關東”,清朝稱之爲滿洲東三省。

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

19世紀,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清朝政府卻依舊禁關。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着被懲罰危險,“闖”入關東,此爲“闖關東”來歷。

公元1855年,一場罕見的水災襲擊了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區。大水沖垮了大運河,漕運不得不改道海上。依靠漕運生存的人們不得不面臨嚴重的生計困難,加上晚清時期的各種苛捐雜稅,進入土地相對遼闊,人煙相對稀少的關外地區,成了當時破產農民的一個自我救贖的主要途徑。闖關東的人以山東人和河北人居多,從清初到民國年間,內地闖關東的人數達到了3000萬人次,多數是因自然災害和戰亂而迫於生計的人們。他們從內地到關東需要克服種種困難,不是飄洋過海,就是跋山涉水。他們鑽山林、涉河流、挨飢餓、鬥野獸、避土匪……突破重重險阻,最終來到關東大地上爲了生存而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