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分析孝的內涵50字

心理 閱讀(3.25W)
分析孝的內涵50字

“孝”的內涵包括以下五點:

1、珍重生命

《孝經》開篇即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天地之間人爲貴,世上每一個人都是父母所生,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因而珍惜生命,是行孝盡孝的開始,是最基本的孝。

2、敬養父母

敬養父母即是懷着“誠敬”之心“奉養”父母。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是孝的最起碼的要求。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現在人只把能養父母便算孝了。但就是犬馬,一樣能有人養着。沒有對父母一片尊敬之心,又在何處作區分呢”是的,不敬不畏就是不孝。

3、“承志”、“立身”

“承志”是指子承父志。古人主張對父母正確合理的意願與事業,應該支援和繼承,這是很重要的孝行。《僞孔傳》雲:“繼先祖之志爲孝。”《禮記•中庸》中說:“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這裏的“志”和“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先人的遺願、事功和經驗。所謂“立身”,就是要成就一番事業。儒家的人生觀主張人生在世要積極入世,對社會作出貢獻。

4、“無違”、“諫諍”

古人主張子女要孝順父母,就是要盡心盡力奉養父母,內心始終儲存着真誠的愛心和敬意。用孔子的話說就是“無違”。“無違”,不是指不違背父母的意願而一味順從,而是指沒有違背良心良知的任何非分之想,一切出於本心,出於至誠。儒家是不講“愚孝”,也是不講“愚忠”的。

5、慎終追遠

敬養父母與諫諍都是“事生”的內容,孝的完成還有“事死”的內容,曾子將其歸結爲慎終追遠。慎終是父母死亡的喪葬作爲,追遠是父母死後的祭祀儀禮。孔子認爲“事死”有兩個方面:一個葬之以禮,一個祭之以禮。孔子把“祭祀”作爲治理國家的大事之一,認爲祭祀的核心是要“祭思敬”。

“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孝可安邦治國,小孝可治家。

“孝”不僅僅是指孝父母,還指忠於國家,所以“大孝安邦治國,小孝安身齊家”,大孝和小孝之間從來都沒有矛盾。在和平時期,對學生來說,把學業學好就是治國平天下對工作者來說,在自己的崗位工作做好就是治國平天下每個人把家庭建設好,把個人所在的崗位工作做好,就是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