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鳥盡藏弓全文解說

心理 閱讀(4.55K)
鳥盡藏弓全文解說

小朋友,你知道“鳥盡弓藏”這個成語嗎它是說鳥打完了,就把弓箭藏起來。比喻有些人事情一旦做成功,就把有功勞的人給消滅了。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成語故事的由來。故事的名字叫做“ 屬鏤寶劍殺功臣——伍子胥、文種之死”。

春秋末年,越國被吳國打敗後,越國君臣發奮圖強,準備復仇。大臣文種幫助越王勾踐恢復國力,大臣范蠡幫助他訓練軍隊。

吳國大臣伍子胥得知范蠡幫助越王訓練軍隊的消息,馬上去報告吳王夫差,請他先下手爲強,趕緊去消滅越國的軍隊。可是,吳國的奸臣伯嚭因爲收了越國的賄賂,竟然爲越王辯解說:“越國訓練士兵,是爲了防止國內的盜賊,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於是,吳王夫差不但沒有對越國採取行動,反而決定北上出兵伐齊。

伍子胥又勸吳王夫差先解決越國這個後顧之憂,而夫差只覺得伍子胥十分囉嗦、討厭,仍然沒有聽他的勸告。

於是,吳王夫差率十萬大軍伐齊,僥倖得勝,回國後,就大排筵宴慶賀。越王勾踐也趕來祝賀。吳王夫差一高興,就忘乎所以,宣佈要給越國擴大領土,而以伯嚭爲首的一些臣子,則連呼“英明”,拍手贊成。

伍子胥看到這種情況,忍不住伏地大哭:“你們這麼幹,將滅吳國!”吳王夫差聽了,不由得大怒:“老傢伙,你想用妖言顛覆國家嗎快給我滾出去!”

伯嚭一心想害死伍子胥,自己好取代伍子胥當上相國,於是,就火上加油,無中生有地造謠說:“大王,伍子胥反對伐齊,盯住越王不放,實際上,他早就與齊國有勾結,企圖出賣我們吳國。”於是,夫差不作調查,就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了一把“屬鏤”寶劍,逼他自殺。

伍子胥接到寶劍,仰天大呼:“天啊,天啊!我爲吳國出生入死,打下江山,今天卻被賜死!”他回頭對家人說,“我死後,可將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到東城門上。我要親眼看着越國軍隊打進城來!”說罷,就揮劍自殺了。

伍子胥

後來,吳王夫差又親率大軍北上,與諸侯會盟。越王勾踐與范蠡則統率四萬多軍隊,乘吳國國內空虛,進攻吳都。吳王夫差趕忙向越國求和。越王勾踐雖接受求和,撤軍而去,但經此一戰,吳國從此就一蹶不振了。

四年以後,勾踐又率大軍伐吳。吳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

越軍的統帥范蠡早就看出越王勾踐是個心胸十分狹窄的人,只能與他共患難,不能與他同歡樂。他見越國已經徹底滅亡了吳國,知道自己不能再在越王身邊呆下去了,於是便私下對文種說:“自古以來,在官場上有一條教訓,那就是‘敵國破,謀臣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現在,我們還是趕快離開吧。”

文種不以爲然。范蠡便偷偷離開越國隱居起來了。果然,在范蠡出走後不久,越王勾踐害怕文種在國內的威望超過自己,就賜他一把寶劍,逼他自殺了。據說這把寶劍,就是吳王夫差讓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屬鏤”寶劍。

小朋友,這個故事中的“飛鳥盡,良弓藏”後來簡化成爲一個成語:鳥盡弓藏,它比喻有些人在事成之後,就把那些曾經爲自己出過力的幫手,一腳踢開或加以消滅。在中國歷史上,後代許多名臣都以此爲戒,力求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