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虞姬的本名叫什麼

心理 閱讀(1.68W)
虞姬的本名叫什麼

虞姬,名叫虞妙弋,世稱虞美人。

1、相關成語【霸王別姬】bà wáng bié jī

(1)釋義:

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羣衆,最終垮臺。

(2)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漢高祖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訣別。

(3)故事:

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爲了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四年的戰爭。最後項羽在烏江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最後自刎身亡。

1、簡介:

虞姬,是楚漢之爭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的美人,名虞(yú)(一說姓虞),生卒年、出生地、結局等均無定論,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史書中對虞姬的記載的較少,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在《史記·項羽本紀》裏記載道:“有美人名虞。”因此後來就出現了兩種說法:一是有人推測“虞”是美人的名二則“虞”是美人的姓,《辭源》備有此說。而“虞姬”則是後人對其的稱呼,關於“姬”這個字,也有一定的說法,體上有兩個含義:一是“姬”就是她的姓二則是“姬”是古代婦女的美稱。虞姬的姬可以歸爲第二義,即美稱。總而言之,人們只能得知虞姬的姓名與“虞”字有關,而她的真實姓名,卻成爲了一個謎。

相傳,項梁殺人避禍攜項羽由下相奔吳中,即現在蘇州地。虞氏爲會稽郡(秦末置春秋吳、越地域爲會稽郡,以吳(今蘇州)爲郡治)吳中望族。項梁叔侄在此結交江東子弟。虞姬,慕項羽英名,嫁與項羽爲妻,陪伴左右。抑或可以說是項羽有幸得識虞姬,得此佳人,共譜華章。

虞姬常隨項羽出征,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

此際,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隨侍在側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並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史稱《復垓下歌》或《和垓下歌》)歌罷自刎,以斷項羽後顧之私情,激項羽奮戰之鬥志,希冀勝利突圍。死後葬於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城東15華里、303省道南側有虞姬墳。

此詩《史記》、《漢書》都未見收載。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從《楚漢春秋》中加以引錄,始流傳至今。《楚漢春秋》爲漢初陸賈所撰,至唐猶異。劉知風、司馬貞、張守節都曾親見,篇數與《漢書·藝文志》所載無異。本詩既從此書輯出,從材料來源上說,並無問題。有人認爲漢初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頗疑其僞,但從見載於《漢書·外戚傳》的《戚夫人歌》及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注》的《長城歌》來看,可知秦漢時期的民間歌謠,不乏五言,且已比較成熟。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二《考史》認爲此詩是我國最早的一首五言詩,可見其在中國詩歌史上地位之重要。

後來清朝有位詩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詩一首:“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爲江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虞姬如此大義凜然、忠於愛情,人民至今傳頌不已。

更也有近代詞人喋血讚揚虞姬的詩詞:“良辰美景奈何天,英雄末路美人怨。也持吳越薄鋼刃,香魂血濺烏江岸。”表現了虞姬忠烈的性格。

2、人物評價:

楚漢之戰,項羽困於垓下,兵孤糧盡,夜聞四面楚歌,以爲楚地盡失,他在飲酒中,對着虞姬唱起悲壯的《垓下歌》,虞姬爲楚霸王起舞,含淚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義氣盡,賤妾何聊生。”宋詞詞牌《虞美人》據說得名於虞姬。清朝詩人何浦《虞美人》雲:“遺恨江東應未消,芳魂零亂任風飄。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軍恩是楚腰(虞姬)”認爲八千楚軍被迫投降劉邦,沒有一人像虞姬那樣的堅貞。

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近時鄭叔友論劉、項曰:項王有吞嶽瀆意氣,咸陽三月火,骸骨亂如麻,哭聲慘怛天日,而眉容不斂,是必鐵作心肝者。然當垓下訣別之際,寶區血廟,了不經意,惟眷眷一婦人,悲歌悵飲,情不自禁。高帝非天人歟?能決意於太公、呂后,而不能決意於戚夫人。杯羹可分,則笑嫚自若。羽翼已成,則欷歔不止。乃知尤物移人,雖大智大勇不能免。“認爲絕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項王惟眷眷一婦人“指的就是虞姬。